需要满足法

 

    李明,男18岁。一九九O年入伍来到北京西郊的某部队。李明从小母亲因病去世。因此他由父亲一手拉扯长大,其父嗜酒如命,经常酩酊大醉,尔后对李明非打即骂。平时更不关心李明的生活学习,也不许李明过多与伙伴交往。因此李明养成了孤辟冷傲的性格。入伍后,李明总是对周围的官兵抱有一种戒备心理,谁要是无意中触怒了他,他就会破口大骂,甚至拳脚相加。受到了处分后,他性格更显孤僻,工作吊儿郎当,不服从管理,在全连影响很坏,新任指导员冯志刚了解了李明情况后首先想方设法接近李明,找他拉家常、问寒问暖,消除他的戒备心理。李明病了,冯指导员亲自陪同去卫生队,并送病号饭到床前;看到李明的鞋子破了,冯指导员就拿出自己的让他穿;李明象棋下得好,冯指导就利用课余时间找他切磋棋艺等等。就这样,李明渐渐放弃了对冯指导员的戒心,并对冯指导员讲出了自己的身世与不幸。冯指导员及时抓住时机,从生活小事到日常工作,从小道理到大道理,循循善诱,启发引导。李明在工作中有了点滴成绩,连队领导就及时给予表扬,出了问题,冯指导员就及时单独找他谈心,提出严肃诚恳的批评。冯指导员还在全连宣布,李明是我们的亲兄弟,他的不幸就是大家的不幸,大家都要关心他,爱护他,帮助他。就这样,全连同志在冯指导员的带动下号召下,人人关心帮助李明,李明进步很快,逐渐改变了孤僻冷傲的性格,与战友间关系十分融洽,训练中不怕苦累,工作中努力肯干,学习中他不甘落后,年底总结时受到连队的嘉奖。

    在做李明的转化工作中,冯指导员就是正确运用了"需要满足法",以满足不同时期李明不同的心理需要,循序渐进。使一个性格孤僻的后进战士加入了先进的行列。

    需要,是指有机体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心理学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这些需要从发展水平的高低看,有生理性需要与心理性需要。也可分为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从是否合理的角度分,有合理的需要与不合理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作为一名军人,首先是一个普通的人,因此他有着一般人的需要层次。但是军人又有其特殊性。有关调查研究证明,军人的需要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低级需要,中级需要,高级需要。冯指导员在做李明的思想工作中,较好地运用了心理学中,人有不同层次的需要的观点,在李明身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般来讲,虽然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但就某一特定的时期来讲,都有某种居于主导地位的需要。所以做一个人的思想工作,想要有针对性,收到好的效果,必须要把握这一时期对象的心理需要特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以满足对象正常的心理需要,激发对象的进取心。冯指导员对李明的思想工作,正是把握住了这个要点。

    首先,李明从小母亲因病去世,与父亲一起生活,由于其父常常对他非打即骂,少有关心,所以他很少有安全感,在这种家庭生活背景下,李明得不到父母之爱,家庭的温暖,反而常受父亲打骂,产生了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这是他产生戒备乃至敌对心理的重要家庭原因。入伍后他对官兵所抱有的戒备、敌对心理,正是他多年养成的性格的反映。冯指导员上任后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想方设法接近李明,消除他的心理障碍。让他觉得生活在连队大家庭里是安全的,没有人会打骂他。只有了安全感以后,才能循序渐进地做好下面的工作。因此冯指导员经常找李明谈心,拉家常、下棋,问寒问暖,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双方心理上的距离。一个指导员在连队是最高长官,在兵的心目中,他是"至高无上"的。看到指导员如此和他亲近,李明也就解除了戒备。这样,他的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冯指导员懂得,李明从小常受父亲打骂,没有享受到人间最基本的家庭温暖,没有得到应有的爱和尊重,而这正是他所需要的。因此第二步工作,就是实施"暖心工程",让李明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让他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情。指导员从自身做起,处处关心李明,李明生病他陪看,送病号饭;李明的鞋子破了也拿出自己的等等。虽然这都是芝麻小事,但对李明这样特殊情况的战士,意义却非同一般。从这点滴小事中,李明知道了什么是爱,什么是温暖。冯指导员不仅自己关心李明,而且号召全连官兵人人送温暖,使李明感受到人间真情。这就满足了他一部分中级层次的需要,即爱和归属的需要,自尊交往的需要。至此,上述工作都是让李明放下包袱,轻装前进的工作。下一步就进入了思想工作的实质性阶段。总政治部一九九四年一月颁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规定(试行)》中明确指出:"既要增强思想政治的原则性,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这为我们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原则和方法。正是基于此点,冯指导员在李明的心理障碍基本被消除以后,继续工作,使李明的心理需要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人,特别是军人都有进取心、荣誉感,当李明的安全需要,尊重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便有了进取和荣誉的追求。因此冯指导员及其他连队干部,对李明工作和学习中的一点成绩也及时予以表扬,这样,更激发了他的自信心,进取心,满足了他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在年终总结时,根据李明的表现,连队又给予他嘉奖,这样他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就在更高层次上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思想工作的原则不能放弃,因此当李明有了问题时,冯指导员也及时给予严肃诚恳的批评,但是,这个批评与表扬相比,不是公开的,而单独的,诚恳的。这样既达到了目的,又维护了他的自尊心,使李明的需要层次得到了升华。

    同是这个连队,一九九一年,从团里的另外一个连队调来一名战士王良,因为在原连队担任给养员期间私自与地方女青年谈恋爱而受到了处分,被撤销给养员职务。从此他意志消沉工作消极,别人又总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三道四,使他抬不起头来。为了给他创造一个改正错误的良好环境,营里报请团里同意,把他调到了这个连队。王良来到连队之前,冯指导员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并向全连讲明:"人不可能不犯错误,犯了错误并不可怕,改了就是好同志。王良来到我们连后,谁也不能说三道四,要尊重他 ,帮助他。"王良来到后,冯指导员就及时找他谈心,明确告诉他:"我们不看你的过去,而是主要看你的将来。"开饭集合时,冯指导员又主持了简短的欢迎仪式,全连官兵以热烈的掌声,善意的笑脸,热烈欢迎王良的到来。王良与在原连队相比,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被尊重,被信任的感受。从此王良自尊自爱,埋头工作学习训练。二个月后,连队给养员,调查,根据王良的表现,党支部研究决定,让王良代理给养员,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他感到受到了莫大的信任和尊重。决心不负领导和同志们的期望,兢兢业业,干好工作。为了使连队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效益,王良积极配合司务长,炊事班长的工作,出主意,想办法,舍近求远搞采购,一有闲暇就到炊事班帮厨,一心扑在工作上,受到官兵交口称赞。年底团里组织后勤工作评比时,连队伙食被评为第一名,大家都说给养员功不可没。

    在这里,冯指导员同样以满足需要(尊重、信任)的方法,帮助一个犯了错误,意志消沉工作消极的同志扬起了进取的风帆。

运用需要满足法必须注意:

    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且又区分层次。各个时期的需要也不尽相同。运用此法要准确把握对象的心理需要特点,摸清楚究竟需要的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放矢,对症下药,否则将做"无用功"

    2、人的需要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对于合理的需要,要尽量予以满足,这是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对于不合理的需要,要坚持原则性,予以正确引导。

    3、对于低层次的需要,要注意引导其向高层次发表,才能达到思想工作的目的。

 

 


 

相关链接:

需要

需要及其种类

需要转化为动机的心理机制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要点

自我社会价值实现需要

社会性需要

简论西方心理学中关于需要问题的研究

需要层次说

马斯洛需要层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