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需要

 

    社会性需要系指与人的社会生活上联系的一些需要。如对劳动、交往、成就、奉献的需要等。社会的需要表现为这样或那样的社会要求;当个人认识到这些社会要求的必要性时,社会的需要就可能转化为个人的社会性需要。社会性需要是后天习得的,源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属于人类社会历史的范畴,并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社会性需要也是个人生活所必需的,如果这类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使个人产生焦虑、痛苦等情绪。社会性需要的种类很多,如劳动需要、交往需要和成就需要等。

    1. 劳动需要  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个基本条件。人类如果不劳动,就根本不能生存。人类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需要也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需要。它表现热爱劳动、向往劳动,如果暂时丧失了劳动机会,就感到不安和难受。正如李大钊所说的:"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最可由劳动解脱。"

    但是,自从人类社会产生阶级分化以后,剥削阶级不劳而获,还鄙视劳动,鄙视劳动人民;劳动人民负担着沉重的劳动,创造了无数的财富,而自己却不能享用。在这样的社会里劳动的需要就不可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只有在消灭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之后,人们对劳动的需要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在我们的社会里,劳动已经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生活,而且也是为了社会的公共福利;劳动使人们获得幸福、欢乐和光荣。

    2. 交往需要  人自出世之后便成为各种社会团体中的一分子。从婴幼儿时期起,人就想与他人亲近、与他人来往,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关心、爱护、接受、支持和合作。交往需要就是个人想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沟通信息的需要。依亲,交友,家人团聚,参加各种社会团体的活动等都可以使个人的交往需要获得满足。与他人绝对隔离也就剥夺了一个人的交往需要。对绝对孤立状态下的人(如一些宗教团体成员、遇难船上的人、隔离实验的志愿参加者)的个案研究表明,长时间的孤独隔离会产生突然的恐惧感和类似忧虑症发作的情感,并且隔离时间越长,产生恐惧和忧虑就越重。

    沙赫特(Schachter, S. 1959)曾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他以每小时15美元的酬金聘人到一间没有窗户但有空调的房间去住。房内有一桌、一椅、一床、一灯,此外别无他物。三餐由人送至门底下的小洞口,住在里面的人伸手就可拿进食物。一个人住进这房间后即与外界完全隔绝。有五名大学生应征参加实验。其中一个只呆了二十分钟就要求出来,放弃了实验;三人呆了两天;最长的呆了八天。这个研究说明,人是很难忍受长时间与他人隔绝的;人们对孤立的容忍力中有相当大的个体差异。

    交往需要的满足可以使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交往还可以使团体成员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更加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增强观点与态度的一致性,有助于全社会的稳定与安全,有助于创造一个美好的、和平、文明的社会生活环境。

    3. 成就需要  成就需要是指个人对于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力求达成的欲望。所谓成就是相对的,是个人完成一件工作后与他人或自己的既定标准相比较所得出的结果。成就需要包含的内容很多,例如,对于地位、名誉、声望等的需要,对于实力、绩效优势等的需要。人们的成就需要不仅内容不同,而且其强度也因人而异。有些人的成就需要强烈,有些人的成就需要很弱。成就需要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下列条件将会激发人们的成就需要。

    1)能让个人独立负起责任来解决问题的那种环境气氛;

    2)能制定出中等成就目标并接受"可预测风险"的倾向;

    3)有关于他们工作进展情况的详细而具体的及时反馈。

    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个人往往接受中等风险,而不原在极大成功和彻底失败的两极中进行赌博。这已为不少研究所证明。因为高成就需要者渴望持续成功,而不愿以一次的彻底失败来破坏他的记录。

 

 


 

相关链接:

需要

需要及其种类

需要转化为动机的心理机制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要点

自我社会价值实现需要

简论西方心理学中关于需要问题的研究

需要满足法

需要层次说

马斯洛需要层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