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数学学习环境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具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机会。数学课题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重要形式。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课程改革十分关注评价方法的改革,在评价建议强调努力构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和手段多标准化,既关心结果又关心过程的新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数学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建立了过程性目标。要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重视数学教育的过程。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应当是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的主要途径。发展性目标是在知识技能教学中的过程中得到落实的,两者是紧密联系的。为此,新标准在知识技能领域中设立了过程性目标,采用“体验、感受、经历、探索”等词语描述学习过程。并且针对各部分学习内容,具体给出了一些实现过程性目标可以选用的数学学习活动。 (4)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课程要正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计算器)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新数学课程强调,要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人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强调,有条件的地区应尽可能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数学教学技术含量,提高教学的效率。 另外,新的数学课程还强调课程的弹性。首先,新“标准”通盘设计义务教育阶段的九年制数学课程,分三个学段:第一学段是1—3年级、第二学段是4—6年级、第三学段是7—9年级。课程目标按照学段来制定,使课程具有一定弹性,力不同地区根据自己的地域特征和学生的特点与需要,编写适合自己所需的教材留下了空间。各地可以通过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选修课、兴趣小组等形式给不同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教师的教学也应尽可能根据学生的特点,为有不同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空间。 在具体内容的改革方面,配合以上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对具体内容进行改革,具体说来有以下特点: (1)知识和技能领域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 方面,增设了“课题学习” 新课程标准设计了“实践与综合”这一部分,让学生在各个知识领域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体会数学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现实社会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通过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各种联系实际的学习活动。知识技能领域的“实践与综合”部分设置了“课题学习”这种新的学习形式,目的是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机会,发展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进一步删除繁杂计算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器)技术的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笔算的方式对大数目进行计算。因此,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对繁杂运算的要求,如较大数目、多位小数和带分数的四则运算,加强估算、验算和算法多样化灵活计算的能力。因此,删去一些过时的没有学习价值的内容对于减轻学生负担、更好地保证“双基”教学是必要的。另一方面,随着时代发展,也有一些的知识与能力(如“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数学交流”等)显得更加重要,在新“标准”中给出了具体的要求。新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思考和实践能力培养。 (3)增加一些“统计与概率”内容 新标准较大增幅地增加了“统计与概率”内容。随着时代发展,“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是学生未来生活所必要的,也是他们就业和进一步学习所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前很多场合都出现概率概念,如气象预报中的“降水概率”等。学生概念数学的基本素养也包括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进行交流的能力,初步具有随机的观念和概率的思想等。 (4)平面几何的教学改革 对于传统几何内容,新“标准”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在初中几何部分,新课程“标准”降低了对论证过程形式化和证明技巧的要求,删去了对于繁、难的几何证明题的学习要求,把形式化证明的范围限制在三角形和四边形之内,并且具体列出了所有需要证明的命题,旨在通过这些证明让学生体现逻辑证明的意义、过程,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等等。新的数学课程降低形式化证明要求,强调空间和图形知识的现实背景、突出用“变换”和“坐标”的方式了解现实空间和处理几何问题;重视量与量的单位的实际意义,在测量过程中学会根据现实问题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重视估测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的空间,重视真实世界中的几何应用。 (5)在适当学段引进计算器 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志认为,义务教育阶段不应引入计算器。大多数人主张,在小学高年级应当引人计算器,用来处理复杂的计算,解决一些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探索有关数字的规律。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有条件的地区在第二学段的适当时候可以引人计算器。我们认为,把计算机(计算器)作为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这样可以免除学生做大量重复的运算,更好地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遵循“先实践,后推广”的思路,新课程已经于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实验,今年新课程将全面走进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