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四编>>第二章>>第一节(1)
[下一页]



本章重点提要:
初唐的时间为前后九十年左右,以武则天让位给唐玄宗为界,其后转入盛唐。初唐诗歌作为整个唐诗开端的时期,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虽然缓慢历时接近百年,但却是不断地脱离唐前宫体的影响,朝向“盛唐气象”进发。其次这一时期以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的写作特别活跃。考试重点是:作家为初唐四杰、陈子昂。作品为带※号标志者。

第一节 宫体诗的余响

  ○所谓“余响”
   初唐诗歌反映了六朝宫体的影响,这个影响可分为正面、负面:正面影响——语言技巧,作品的审美风格,特定题材的写作,以及特殊的情感心态的描写表现。负面影响——题材比较狭窄,作风比较浮艳。梁陈宫体诗主要是围绕女性展开,主要流露的是对物质生活的欲望和享受,到了初唐,宫体诗创作在内容上,从较强的物欲的气息开始转向了比较空灵的方向上来。
   沿袭宫体诗创作的初唐诗人有两部分:一部分以上官仪为代表,他们的创作在内容上增加了描写宫廷建筑的题材。在艺术上为律诗的发展作出了新的努力,另一部分诗人和宫廷生活距离较远,以张若虚和刘希夷为代表,他们在诗中主要抒发对宇宙之无穷和永恒的感受,并且把这种永恒和个人的生命短暂加以对比,加以体会来抒发伤感情绪,因此,这一类诗歌大都在一个比较广阔的大的意境里面来表达一种具有空灵意味的伤感情绪,在这一点上标志着宫体诗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一、上官仪(608?--664)

  上官仪,贞观初年的进士,太宗时任秘书郎,高宗时期官至东西台三品。上官仪创作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咏和描绘宫廷生活和宫廷建筑,主要特点是“以绮错婉媚为本”。当时的影响很大,被称为“上官体”。
   ○上官体诗的主要贡献:上官仪把六朝以来的对仗技巧加以总结,提出了若干法式(八对、六对等),对后人写作律诗提供了一种规范,因而对律诗在初唐的最后定形成熟起了促进作用。
   宋人魏庆之引用李淑《诗苑类格》说上官仪诗讲究对仗,提倡“六对”、“八对”之说。“六对”,一是正名对,如天地对日月;二是同类对,如花叶对草芽;三是连珠对,如萧萧对赫赫;四是双声对,如黄槐对绿柳;五是叠韵对,如彷徨对放旷;六是双拟对,如春树对秋池。所谓“八对”的内容大抵也是如此。

  ○代表作:
  《入朝洛城步月》(1)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大唐新语·文章篇》:“高宗承贞观之后,天下无事,上官仪独为宰相,尝凌晨入朝,循洛水堤步月徐辔,咏诗曰(即本诗)。音韵清响,群公望之,若神仙焉。”

  《 咏画障 》(2)

  芳辰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

  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未减行雨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评点】讲究对仗,是律诗发展过程当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如何理解这个“必然”?如果把兴趣、精力全部投放到词采形式的雕琢上,造成感情贫乏,内容空洞,自然就是不好的倾向。但人类的表达自我,从来不是一种单纯的个人行为,受制约的因素不知有多少。

  《奉和过旧宅应制 》(3)

  石关清晚夏,璇舆御早秋。神麾飏珠雨,仙吹响飞流。沛水祥云泛,

  宛郊瑞气浮。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翠梧临凤邸,滋兰带鹤舟。

  偃伯歌玄化,扈跸颂王游。遗簪谬诏奖,珥笔荷恩休。

  【评点】“应制”之作,至少可以讲它很“得体”。大致中国传统文学最讲究要“得体”,而“体”的真正含义又不在表面文章之上。那么,“雕琢”的动机来自哪里?

昔昔盐  薛道衡

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

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

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  薛道衡

相望山河近!相思朝夕劳"龙门竹箭急!华岳莲花高"岳高障重叠!鸟道风烟接"

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叶舟旦旦浮!惊波夜夜流"露寒洲渚白!月冷函关秋"

秋夜清风发!弹琴即鉴月"虽非庄舄歌!吟咏常思越"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出塞  虞世基

上将三略远!元戎九命尊"缅怀古人节!思酬明主恩"山西多勇气!塞北有游魂"

扬桴度陇坂!勒骑上平原"誓将绝沙漠!悠然去玉门"轻赍不遑舍!惊策骛戎轩"

懔懔边风急!萧萧征马烦"雪暗天山道!冰塞交河源"雾烽暗无色!霜旗冻不翻"

耿介倚长剑!日落风尘昏。

入关  虞世基

陇云低不散,黄河咽复流。关山多道里,相接几重愁。

  ◎练习题目作品比较体会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