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与良好教师行为(录像)

 

第二节 教师的威信

    一、教师威信的概念

       教师威信是教师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它是教师的人格、能力、学识及教育艺术在学生心理上引起的信服而又崇拜的态度,它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地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

    教师的威信有两种:一种是权力威信,一种是信服威信。教师应该树立信服威信,而不应该追求权力威信。信服威信是由教师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学能力、教学态度与民主作风而使学生自愿接受、内心佩服而树立起来的威信。有威信的教师在学生中常常表现为他的意见特别受学生重视;对他的劝告和教导,学生乐意接受并执行;他的行为举止被学生当作学习的榜样;他的人格和学问对学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师威信是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基础,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指示和教导的接受程度(教育的效果)常常以对教师的态度为转移。例如,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们可能对年龄相同和发展水平近似的学生采用同样的教育方法,可是不同的教师可能收到很不相同的效果。事实表明,在学生中有威信的教师的每一句话对于学生都是十分有力量的,他们乐于接受这样教师的讲授、教导,并迅速而认真地执行他的要求。相反,学生对没有足够威信的教师就不同了,他们对他所教的课程不那么注意和认真,对他的赞扬和批评也不那么十分重视。

    教师的威信有不同的深度和广度。例如,有时候教师的威信只限于狭小的领域内,一种情况是学生承认教师精通所教授的学科知识,很愿意听他们讲课,确信他们讲授的正确性,用心学习这门课,但是不想学习他们的其他方面。那些很好地掌握了自己所教学科知识,但是在其他方面对自己要求不高的教师往往只能获得这种程度的威信。另一种情况是,某些教师只在一部分学生中享有威信,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个别了解,没有能弄清楚各个学生的特点,不能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这样的教师就不能对全体学生同样发生深刻的教育影响和获得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可见,教师能否对全体学生和对学生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的影响,并使他们朝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是教师威信发展的最高指标。

    可见,教师威信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二、教师威信的形成

    教师威信的形成取决于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例如,社会对教师的态度、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对教师及其工作的认识、教师本身的条件等等。其中,教师本身的条件对教师威信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的各种心理品质和教师崇高的思想品质以及高度的专业知识技能是教师威信形成的基本条件。教师的外表、生活作风和习惯等对教师获得威信也有一定的影响。正是教师本身这些条件的总和决定着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或学生对教师的肯定的、积极的态度的形成。

    教师威信的形成虽然取决于教师本身的条件,然而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来说,这些条件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较低年级的学生,较少有分析评价教师思想品质、知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需要和能力。他们与教师的关系大都偏于感情性。因此,教师的活泼而爽朗的性格、与儿童在感情上的共同体验、讲课的兴趣性和对儿童爱护关心的表现以及对他们的严格要求等,在低年级教师威信的建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教师对每个学生,特别是对不守纪律的学生的情况的细致掌握和对特殊学生的教育的成功,往往成为在低年级学生中获得威信的重要因素。一般说来,在低年级学生中,教师往往比较容易和迅速地建立威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任何教师都能很快地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从而迅速建立威信。

    中、高年级学生,随着他们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发展和接近成熟,对教师要求的范围扩大了,并且更多地具有了分析评价教师的需要与能力。他们对教师的态度直接与教师的品质和知识水平联系着。因此,教师一定的思想水平、对自己工作的负责态度、充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科学文化兴趣和高度的教育能力等,在树立对中、高年级学生的威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青少年在家庭和学校中地位的改变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已经不习惯于教师对低年级学生的方式。因此,教师适应他们的发展水平,更多地尊重和信任他们,更严格地要求他们,往往是中、高年级的教师获得威信的重要因素。总之,由于中、高年级学生思想水平和判断能力的发展,他们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因此,和对低年级学生威信的建立比较起来,对他们建立威信往往不那么容易和迅速。

    教师要在全体学生中建立威信,还必须使自己的工作适合不同学生的个别特点。教师威信的形成,虽然主要依赖于教师的上述品质在教育工作中经常的一贯的表现,并能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但教师与学生的初次见面和头几堂课在教师威信的形成中有着很大的作用。这是教师学生共同生活和教师学生关系建立的开始。这时,学生探究新事物的意向和对新教师的新鲜感觉使得他们的注意特别集中,非常敏感。中高年级的学生对教师的批判态度往往很强烈,甚至有故意试探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掌握学生情况的能力的行动表现。因此,教师这时的表现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师威信的形成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所以,教师事先必须充分准备,了解学生的情况、精通所教的教材等,力求一开始就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中建立初步的威信。自然,在上头几节课时究竟怎样才能掌握学生的情况,就特别需要教师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表现出高度的机智,能根据当时出现的情况迅速而恰当地对待学生。

    教师的威信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它可能随着教师品质和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学生对教师更深入的了解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但也可能因某种情况而降低甚至丧失。在后者的情况下,主要是由于教师削弱了或不再具有获得威信的前述条件。此外,教师的教育工作特点如果没能随着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要求的提高作相应的改变,对学生行为的了解不够或对学生的问题作了不恰当的处理,或者对自己在教育工作中一时出现的缺点错误未能及时改正等等,都可能有损于教师已有的威信。教师如果没有注意组织形成良好的学生集体和设法培养学生的自觉纪律而是依靠严厉和命令来对待学生,那么他的威信也不可能维持长久。

    事实说明,教师恢复己经失去的或降低了的威信,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为了保持和提高威信,教师需要经常有自我批评的态度和能力,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工作水平。

    教师威信形成的过程,一般说是由“不自觉威信”向“自觉威信”发展。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有一定吸引力的,是有一定威信的,但这种威信是短暂的“不自觉的威信”。随着学生对教师德才方面逐渐了解,师生之间情感的日益加深和融洽,教师的威信就由“不自觉威信”发展成为“自觉威信”了,这才算是真正的威信。当然,教师必须经过不断努力,“不自觉威信”才有可能发展为“自觉威信”,否则“不自觉威信”也可能逐渐消失。

 三、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一)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教师应该是社会的模范公民,因为教师是教育人的人,其道德和学识使他在学生、乃至公民的心目中具有一定的威望。社会性学习主要通过模仿来进行,对学生来说,一个成功的教师无疑是他们崇拜与模仿的对象。教师作为社会文化价值与道德准则的传递者,极易被学生看作代表和具有这些价值和准则的人,如果教师的行为能够与自己的说教相一致,学生就容易受到积极的影响,如果不相吻合或者对立,就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当时时处处加强道德修养,争取从人格上赢得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还体现在教师对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及由此产生的对本职工作的高度负责精神。兢兢业业、不计名利,对自己所教学科有着浓厚兴趣和热情,出色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的教师会得到学生的尊敬。相反,如果教师不热爱教育工作,对教学毫无热情,敷衍了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

   (二)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是教师获得威信所必需的心理品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教师的认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想有效地传授知识,就必须勤奋刻苦,好学多思,拥有渊博知识和独到见解以及精湛的教学技巧,能够给学生以深刻启迪并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这样的教师教学效果才好,威信才能高。

    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教师们难免遇到许多困难,产生挫折感,面临挫折情境的教师,会形成一种长期的心理压力,影响教学工作及威信。因此,作为教师还应努力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增强挫折耐受力,养成热情开朗、坚毅稳定、宠辱不惊、积极进取的品格,自觉抵制各种不利因素的刺激和影响,使自己的情感冲动和行为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切忌在遭受挫折后,把愤怒的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出现转向攻击,或以冷漠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

   (三)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行为习惯对威信的获得也有重要影响。教师的仪表是指教师的服饰、发型、仪容、举止、姿态等系列外部表现;风度是教师的精神气质、道德和文化素养的外在表现,主要是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许多研究表明,教师仪表大方,衣着整洁朴素,会引起学生的好感;生活懒散、衣冠不整、不讲卫生和做怪动作等不良习惯,有损于教师形象。所以,教师衣着打扮要整洁朴素,切忌赶时髦,穿奇装异服;举止姿态要自然而大方,平静而安详,沉稳而端庄,注意“身教”的效果;要热情大方,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谈吐文雅,彬彬有礼。这些都会直接给学生好感,留下深刻的印象,赢得学生的爱戴。国外在培养师范生时,往往通过录音、录像,让学生看到自己上课时的言语、教态、仪容和表情等,使他们为自己的不恰当语言和不雅观的动作而不安,以利于克服和纠正。

   (四)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教师第一次和学生见面给学生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学生对新教师总是怀有新奇感,十分关注教师的一言一行。第一印象好,往往对教师以后的言行向好的方面解释;第一印象不好,学生会感到失望,常向不好的方面解释教师的言行,教师威信就难以建立。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第一次与学生见面,力争在第一堂课从各方面给学生留下好印象,如教师头几节课的准备充分、态度沉着自然亲切、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精心设计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心理定势”,形成初步威信。同时,教师还要珍惜“自然威信”。“自然威信”是在师生交往初期,由学生对教师自发的信任和尊敬而产生的威信,它建立在教师所具有的教育者权威的基础上,也是教育职业本身带来的一种不自觉的威信,这种威信很不稳定,随着学生对教师了解的深入而变化,如果滥用自然威信。以权威者身份对待学生,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最终会丧失威信。相反,在自然威信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品格、学识和智慧去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就会形成自觉、稳定的威信。

   (五)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都强调学习中人的情感因素。他们认为,必须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求和价值观,主张在师生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景。因此,教师除了扮演权威者角色之外,还应当扮演朋友和知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鼓励者、促进者,使学生觉得教师是他们真正的、可信赖的朋友和知己。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要满怀真诚和爱心,与学生坦诚相见,热情关怀,思想教育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特别在学生有了过错时,不能以个人的权威者地位作掩护,对学生采取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态度,更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学生。但教师在做学生的朋友知己时,应该认识到师生关系不能完全由个人情感所支配。教师更不能为取悦学生而无原则地迁就学生,或者和学生讲哥们儿义气,出现教师不象教师、学生不象学生的局面。一个与学生建立表面友好而实际低级庸俗关系的教师,容易与他们扮演的师长角色发生角色冲突,降低在学生中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