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杰罗姆
布鲁纳·杰罗姆(Brunner,Jerome
1915~)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肄业于杜克大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直在艾森豪威尔将军司令部下属的心理战部门工作。1947年,布鲁纳在哈佛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嗣后,在哈佛大学由他创办的认知研究所长期担任领导工作,并担任心理学教授。1972年,布鲁纳离开哈佛大学受聘于英国牛津大学,1979年,他作为客座教授又回到了哈佛大学。1981年,他进入位于纽约市的新社会研究学院。
布鲁纳主要因为对教育作出杰出贡献而闻名于世。他宣称:"任何学科以一定的知识的正当形式,能有效地教给处于任何发展时期的任何儿童。"这在美国引起了一场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的著作包括《教育过程》(关于"我们应该教些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为止?"等问题的论述)、《结构理论入门》(关于儿童如何学习和如何帮助儿童进行学习)、《恰当的教育》(是其儿童发展理论的具体应用)。
布鲁纳非常注意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巨大作用,他认为:要让儿童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教育应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发现法"是儿童的主要学习方法。
布鲁纳对儿童心理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智力发展理论上,提出了研究智力发展的途径和准则。他认为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看,知识力量或智力乃是人获得知识、保持知识并将知识转化成他本人的工具的力量。智力成长(发展)理论应考虑五个准则:刻划智力运算的特征;思想活动的自然方式;文化背景;进化的痕迹;教育的作用。为了说明智力的成长(发展),布鲁纳提出了再现表象这个概念。再现表象具有媒介性、选择性、概括性和转换性。再现表象分为三种:动作性再现表象、映象性再现表象和符号性再现表象。他以再现表象作为测量认知发展或智力发展的指标,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动作式再现表象阶段、映象式再现表象阶段和符号式再现表象阶段。换句话说,儿童智力发展的形式,实际上就是三种不同发展水平的认知结构,即动作的、映象的和符号的认知结构。
布鲁纳在其认知,发展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对教材结构的一般理解",使儿童"对教材能有直觉的理解",并达到"学会如何学习"和促进智力发展。他认为,教学论必须考虑三个方面:人的天性、知识的本质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性质。由此,布鲁纳提出并论述了四条教与学的原则:(1)动机原则。认为内在动机的效应比外在动机持久而强有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2)结构原则。强调要教给学生各门学科最基本和最佳的知识结构。任何教材结构的组织均需注意:再现的形式要适应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基础;教材的组织要符合经济法则,应教给学生简明、扼要而又有利于进一步学习的教材。(3)序列原则。认为儿童智慧发展的程序是:从动作性表象模式经映象性表象模式到符号性表象模式三个阶段,这是一个人发展中的编码系统,它很可能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佳序列。据此,教师传授新科目、新课题时,最初宜用"非语言的指导"然后鼓励学生运用由图表或图画表示的再现表象,最后用符号,也即通过语言的使用进行教学。对年龄较大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在象征式水平上开始学习新知识,但也需为之提供可依靠的基本形象。(4)反馈原则。为掌握某个课题,学生必须获得反馈,知道效果如何。他强调,"教"只是一种暂时状态,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自力更生。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逐渐具备独立思考、探究发现和自我矫正的能力。
1951~1952年,布鲁纳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客座成员。1963年,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杰出科学荣誉奖。1965年,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他还曾在总统的教育咨询专门小组工作,在美国政府里担任咨询工作。
相关链接: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策略(布鲁纳的学习动机观及其启示)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