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概论
Jiao Yu Xin Li Xue Gai Lun
 

 


顿悟

 

    顿悟(sudden comprehension of the truth of Buddhism)原为佛教用语,可称为佛教上的"灵感"。指无须长期修习和烦琐仪式,一旦把握佛教"真理",即可忽觉顿悟。亦称"顿了"。首倡于中国东晋、南北朝时的竺道生。慧达《肇论疏》引道生语:"夫称顿者,明理不可分;悟语极照。以不二之悟,符不分之理,理、智恚释。"认为佛理是不可分离的整体,对它的认识和觉悟也不能分阶段实现。隋唐时,随各个佛教宗派之形成和发展,顿悟和渐悟的争论更趋激烈。《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三:"有云先因渐修功成,而豁然顿悟;有云因顿修而渐悟,有云因渐修而渐悟;……有云先须顿悟,方可渐修者;……有云顿悟顿修者;……有云法无顿渐,顿渐在机者。"中国的佛教教派禅宗在诸派中主张顿悟说,对宋明理学有一定影响。心理学中的顿悟是指一下子明白、突然出现认识层次的飞跃。



| 返回学习资源库|
《教育心理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