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概论
Jiao Yu Xin Li Xue Gai Lun
 

 


托尔曼符号学习论

 

  托尔曼(E..Tolman)是一位新行为主义者。但他是一位外行的行为主义者,他经常用动物的动机、认识、预期、意向和目的来描述动物的行为。他关心行为理论如何同诸如知识、思维、计划、推理、目的、意向等概念相联系。他的理论被称为目的行为主义、整体性行为主义、符号—完形说或预期说。由此可见他所受的格式塔学派的影响。他以白鼠学习方位的迷宫实验(图81)证明了他的理论。

    迷宫有一个出发点、一个食物箱和三条长度不等的从出发点到达食物箱的通道。实验开始时,将白鼠置于出发点,然后让它们自由地在迷宫内探索。一段时间后,检验它们的学习结果。检验时,再将它们置于出发点,并对各通道做一些处理,观察它们的行为。结果是,若三条通道畅通,白鼠选择第一条通道到达食物箱;若A处堵塞,白鼠选择第二条通道;若B处堵塞,白鼠选择第三条通道。根据这一实验以及许多类似的实验,托尔曼认为:①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而不是盲目的。②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白鼠在学习方位迷宫图时,并非学习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而是在头脑中形成一幅“认知地图”,即“目标—对象—手段”三者联系在一起的认知结构。学习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反应,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③在外部刺激(S)和行为反应(R)之间存在中介变量(O)。主张将行为主义S—R公式改为S—O—R公式,O代表机体的内部变化。

此外,托尔曼根据潜伏学习的实验(见图81)认为,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

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在此实验中,动物在未获得强化前学习已出现,只不过未表现出来,托尔曼称之为潜伏学习。潜伏学习的事实也证明学习并不是S—R之间的直接联结。在未受奖励的学习期间,认知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对此结果,托尔曼解释为,白鼠在走迷宫时根据对情景的感知,在头脑里有一种预期(或者假设)。动物的行为受其预期的指导,因此动物的行为是有目的的行为。在多次尝试中,有的预期被证实,有的未被证实。预期的证实是一种强化,这就是所谓的内在强化,即由学习活动本身所带来的强化。

    托尔曼的主要影响在于:他反对和部分抵制某些较严格的行为主义先驱及与他同时代的行为主义者所接受的限制性前提。从以上简要介绍中不难看出,“认知”在托尔曼的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难怪有人认为托尔曼是认知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托尔曼提出的认知学习理论和内部强化理论对现代的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 返回学习资源库|
《教育心理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