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咨询的理论模式
【作者】:傅荣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2:70-74
一、心理咨询及其对象辨析
在心理咨询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今天,许多人却总是把心理咨询与“心理失常的人”联系在一起,认为心理咨询是指对那些心理失常的人的事。这种误识,在一部分心理学工作者中也存在,如在谈到“什么是心理咨询”时,有的论著定义是:“对心理失常的人,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对自己与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态度与行为,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1
〕这种把心理咨询的对象只指向于“心理失常的人”的观念是十分错误的。那么,究竟怎样理解心理咨询及其对象呢?
(一)心理咨询的界定
关于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这一概念,应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理解。
1.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心理咨询,就是在心理方面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劝告、教导的过程”,“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2〕
2.心理咨询是一种手段。“心理咨询是解决人们生活中各种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3〕“心理咨询作为帮助人们缓解心理冲突、
适应环境变化的手段,正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与承认。”〔4〕
3.心理咨询是一种活动。心理学家黎奥尼·E·泰勒(Leone
·E·Tyler)认为,“咨询是一种从心理上进行帮助的活动,
它集中于自我同一感的成长以及按照个人意愿进行选择和作出行动的问题。”〔5〕
4.心理咨询是一种人际关系。心理学家什希尔·H·帕特森(Cecil·H·Patterson)认为:“咨询是一种人际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咨询人员提供一定的心理气氛或条件,使咨询对象发生变化,作出选择,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形成一个有责任感的独立个性,从而成为更好的人和更好的社会成员。”〔6〕
5.心理咨询是一门专业,也是一门产业。笔者认为,心理咨询有自身系统的理论体系,有一整套全面而科学的方法,有符合人道的专门的技巧,还有专门的服务机构和正在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等。它不仅是一门专业,还将成为一门产业。因此,咨询者必须要受过严格的业务学习和专业训练,才能掌握仲裁心理危机的本领和解除心理负荷、改善认知结构的技能,才能使求询者解决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平衡与健康、享受美满人生。
总之,心理咨询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针对求询者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和保健等方面出现的心理矛盾、心理冲突、心理负荷和心理危机问题,咨询者运用全面而科学的方法,符合人道的专门技巧,给求询者以帮助、启发和帮助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求询者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和康复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享受美好人生。
(二)心理咨询的对象
通过上述关于心理咨询界定的认识,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已显而易见了,再也不应该把“心理失常的人”作为其主要对象了。正如美国《哲学百科全书》所指出的,心理咨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特征:第一、主要着重于正常人。第二、对人的一生提供有效的帮助。第三、强调个人的力量与价值。第四、强调认知因素,尤其是理性在选择和决定中的作用。第五、研究个人在制定总目标、计划以及扮演社会角色方面的个性差异。第六、充分考虑情景和环境的因素,强调人对于环境资源的利用以及必要时改变环境。
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到能够接受咨询帮助的轻微精神病患者;幼儿以及不能合作或无法自诉、交谈的精神病患者,不能作为心理咨询的直接对象,但可以通过其父母、家属或亲友、同事伴陪,给予间接的心理咨询的指导意见。
二、心理咨询的理论模式
心理咨询的理论模式是指导咨询工作的基础。它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到心理咨询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到心理咨询活动的有效进行。1984年在美国出版的国际心理学联合会编辑的《心理学百科全书》中肯定了心理咨询的两种定义模式〔7
〕, 即教育模式(educationalmodel)和发展模式(development
model)。纵览各国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如今,心理咨询领域中已发展形成了八种基本的理论模式。
(一)特质指导模式
1.含义。特质指导模式是指咨询者对求询者在全面了解其素质、特长、兴趣、性格和其它人格特质的基础上,对求询者生活、学习、适应、升学、就业、做人等多方面问题所进行的综合性指导。
2.特征。特质指导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对咨询对象特质的了解,力图充分发挥咨询者对求询者成长的理性导向功能。其特征主要有以下4点:第一、重当前。
咨询者关注的是求询者自身业已形成的遗传素质、智能、经验、人格特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稳定特征及外部动态因素对当前行为的影响。第二、重结果。咨询者关注的是咨询的结果。其工作重点是放在指导作用的发挥上,试图通过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专业技能,帮助求询者思考问题,作出抉择。第三、重信息。咨询者关注的是社会存在、当前变化和社会变迁及未来预测等多方面信息对求询者的影响。第四、重训练。咨询者关注的是求询者解决问题和采取决定的技能训练,希望通过指导,能提高求询者解决问题的本领,使求询者按指导要求进行自我训练,并把这种训练(技能)灵活运用到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3.理论依据。特质指导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特质理论。特质理论是流行于美国和英国的一种人格理论。在特质论者看来,特质乃是一个人稳定的、能够反映其人格特点的行为倾向。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奥尔波特(G·W·Allport)、卡特尔(R·B·Cattell)、吉尔福特(J·P·Guiford)、艾森克(H·J·Eysenck)等人。
(二)矫正导向模式
1.含义。矫正导向模式是指咨询者站在心理门诊或精神科治疗的立场,以心理医生的身份对求询者的心理偏离给予严格的心理诊断和科学的心理治疗。旨在帮助求询者减轻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促进其心理功能的恢复和协调。
2.特征。矫正导向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把咨询看作一种特殊的医患关系,治疗与被治疗的关系,采用各种临床心理手段解决求询者的心理偏离问题,它强调咨询者耐心而友善的态度和求询者积极而理性的配合。其特征主要有:第一、重临床。咨询者是从临床心理矫治观出发,更多地考虑临床心理学方法和现代心理矫治技术的选择和使用。第二、重表征。咨询者非常重视求询者的心理偏离的表现症状,因为它已经公开化,或被自身觉察,或被他人表现,并愿意接受矫治。第三、重矫治。由于求询者的心理偏离的行为定势及其复杂性,需要对求询者进行心理矫治和行为训练。第四、重坚持。由于心理矫治过程的复杂性和矫治期间求询者可能出现的失信、中断和反复,因此要达到较好的矫治效果,需要坚持较长时间的配合。
3.理论依据。矫正导向模式的理论依据来源甚广,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等都对矫正导向模式产生影响。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潜意识理论、
人格结构理论和心理病理学理论,行为学习理论中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斯金纳(B·F·Skinner)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和班都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个人独特思想、价值标准、知觉以及对事物态度的自我理论等心理学理论流派,对心理咨询的矫正导向模式的影响最大。
(三)发展导向模式
1.含义。发展导向模式是指咨询者遵循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针对求询者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任务、矛盾和个别差异,促使其心理矛盾得到妥善解决,心理潜能获得有效发挥,个性品质实现和谐发展,发展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2.特征。发展导向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注重对求询者发展阶段与过程、发展矛盾与障碍、发展结构与规律的了解,强调咨询者对求询者及相关人员的发展导向作用。其特征主要是:第一、着眼未来。咨询者强调从长远着眼来看待求询者的发展问题,旨在对人的一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第二、关注全程。咨询者不仅关注求询者当前发展障碍排除和发展任务解决的过程,而且还特别关注他们下一阶段发展过程的衔接及发展任务的准备。第三、重视早期。咨询者注意对求询者发展障碍的早期发现和预防,尤其重视心理危机的早期觉察和干预。第四、强调主体。咨询者立足于求询者发展的具体情境,力求创设有利于其发展的环境,但更强调发展主体(即求询者)的自我力量和作用,咨询者只作科学的辅导和帮助,起“导航”作用,其作用是间接的。
3.理论依据。 发展导向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有皮阿赤(J·Piaget)的智力结构发展理论,科尔伯格(L·Kohlberg)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E·H·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哈维格斯特(R·J·Havighurst)的综合适应发展理论。
(四)构造—发展模式
1.含义。构造——发展模式是指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重视情感与认知因素对求询者的影响,注重求询者心理活动与发展的个性特点,尊重其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强调在个体的新认识结构中会有许多原有认识结构的成分,从而达到了对求询者的心理状态的认同、理解和尊重,为求询者建立新的认识结构提供了信念保证。
2.特征。构造——发展模式的特征在于使求询者认清其认识结构中的不平衡因素及其表现形式,并通过咨询双方积极的分析,来实现求询者对其原有认识结构的分化与整合。其特征为:第一、阶段性。咨询者将求询者心理冲突与缓解分为原认识结构阶段、发展平衡阶段和新认识结构阶段等三个阶段,并将求询者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作为推动求询者认识结构不断变化、发展的动力。第二、辩证性。咨询过程中所有的认知活动都取决于并包涵情感状态;所有的情感体验都受制于认识活动。第三、独特性。咨询者对求询者心理发展的影响有其独特的心理历程,这不是任何一种心理学理论体系所能充分解释的,因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因人而异,无统一模式可循。第四、螺旋式发展。求询者的认识结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每一个新认识结构的建立都是对其原有结构的进一步发展。求询者的心理冲突过程往往孕育着求询者心理结构的某种发展需要。咨询者应积极帮助来询者领悟这一发展需要的性质及其表现形式,以促进其发展。
3.理论依据。
构造——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吉根(RobertKegan)的构造——发展心理学,这是新皮阿杰主义的一个流派。
(五)化焦缓冲模式
1.含义。化焦缓冲模式是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分析方法,弄清求询者的心理疙瘩、心理矛盾、心理焦虑的根源、表征及其本质,追求使人全面、深刻地领悟其当前心理冲突的内驱力,从而帮助求询者缓解心理冲突,加强自我认识与自我锻炼,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2.特征。化焦缓冲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从弄清个体精神受到干扰时的防御机制入手,指导求询者去领悟其心理焦虑(矛盾与疙瘩)的因果,以完善求询者的自我认识,增强其自控能力,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作为其首要目标。其特征表现在:第一、重领悟。咨询者重视引导求询者充分领悟其当前心理焦虑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这种焦虑与其早年生活经历之间的联系。强调通过深入了解求询者的动机、需要与童年生活的经历之间的关系来促使求询者对其行为产生积极的领悟。第二、重本能。咨询者重视求询者潜在动机产生及其动机重视之后的紧张反应的本能性,注重心理冲突的自我防护机制。第三、重能动。咨询者强调人的心理是与行为长期积极、能动的心理能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在咨询者外力的作用下,求询者个体对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自我调整,藉以解除其精神干扰,改变行为方式。第四、重化解。咨询者重视求询者的自我认识,注重缓解冲突,解除矛盾,化解焦虑,消除疙瘩,以实现自我觉醒,自我改变。
3.理论依据。化焦缓冲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心理动力理论、人格理论与精神防御理论、玛林尼(David
H·Malan)的心理冲突理论、新心理动力理论。
玛林尼将人的心理冲突分解为精神防御、潜在机动和焦虑三个组成部分,并将认清这三者之间的潜在联系作为心理咨询的目标。
(六)启发式模式
1.含义。启发式模式是指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遵循“助人自助”的心理咨询原则,积极鼓励来询进行自我探求与领悟,强化来询者(主体)的自我力量、自主精神和自助能力,注重启发来询教者积极思考与咨询者的适当指导相结合。其指导的意义在于引导并强化来询者的独立思考,而不是对咨询者作用的过分而被动的依赖。
2.特征。启发式模式的特征是注重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特点,强调处理好咨询者与来询者之间的关系,把心理咨询过程当作是一个咨询者积极引导与来询者独立思考的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相互作用的过程。其特征主要有以下4点:第一、指导性。
强调咨询者热情而科学的指导与来询者积极而独立的思考相结合。第二、引导性。强调咨询者循循善诱的引导与来询者自尊自信的态度相结合。第三、辅导性。强调咨询者针对性的辅导与来询者主动性的配合相结合。第四、开导性。咨询者不将来询者的问题看作是某种心理与行为障碍的表现,而是将其看作是个人成长与人格完善过程中的暂时现象,这种非病理学的认识方法,对增强求询者的健康人格重要性和自信心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3.理论依据。启发式模式的理论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启发思维的教育思想。孔子启发式教育思想中关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与心理咨询力求强化人的自主和自助能力的主导思想是一致的。它强调有效的学习是“启”与“发”的结合,注重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灵活性与积极性,使之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等思想都是心理咨询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七)教育导向模式
1.含义。教育导向模式是指咨询者根据咨询过程中的教育性原则,针对求询者的具体情况提出积极的分析意见,鼓励其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批评态度。
2.特征。教育导向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指咨询者不是盲目地附和求询者的观点和思想感情,也不是随便地表示同情,而是实事求是地对问题进行分析,明辨其心理问题和心理要求,帮助求询者改变认知角度,调整情感取向,建立新的思维模式。其特征主要有:第一,重理智。咨询者对求询者由于一时的挫折或长期的不安所产生的消极厌世甚至盲目敌对的情绪,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关注和克制。尊重求询者的合理要求。第二、重情感。咨询者重视热情待人,创造一种和谐的交往互动气氛,相互建立一种信任感,使求询者的紧张心情松驰下来,由观望变为信任,产生亲切并乐意交往的心理。第三、重开异。咨询者绝不是简单说教,更不是指责和板起面孔训人,而是循循善诱,解开求询者的思想疙瘩,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于一时难以改变的观念也不是操之过急,而是逐次逐步地加以开异。第四、重教育。咨询过程中的时时处处,各个环节都应体现教育性,教育性原则应贯穿心理咨询过程始终。
3.理论依据。国际心理学联合会编辑的《心理百科全书》(1984)所肯定的心理咨询模式之一是教育模式。其指导思想为“咨询心理学始终遵循着教育的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咨询对象(不是患者)被认为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咨询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已经存在的能力,或者形成更为适当的应变能力。”〔8〕
(八)社会影响模式
1.含义。社会影响模式是指咨询者依据社会心理学关于人际交往和社会影响的原理,注意与求询者的社会文化心理沟通,重视咨询双方的价值观念、社会角色、社会风俗、经济背景和性别差异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注重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对咨询效果的影响。
2.特征。社会影响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从人际交往和社会因素方面探讨有效咨询的条件和途径,以便更好地提高咨询的成效,巩固咨询的结果。其特征主要是:第一、重社会文化。咨询者重视社会文化背景对咨询过程的影响,强调文化因素对求询者的积极影响,尽可能避免消极因素对咨询过程的干扰。第二、重个体社会化。咨询者特别重视求询者社会化过程中已经形成的价值观念、文化素养、性别差异、个性倾向、角色心理和行为方式等因素对咨询过程的影响。第三、重心理沟通。咨询者非常重视与求询者的心理沟通,在相容的心理氛围中,双方能建立信任而良好的交往关系。第四、重合力作用。咨询者重视各种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所形成的综合作用力对咨询结果的影响,切实帮助求询者巩固咨询成效,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
3.理论依据。社会影响模式的理论依据以米德(G·H·Mead)的符号交流理论、第博特(J·Thibaut)和捷纳德(H·Gerard )的人际互动理论、沙宾(T·R·Sarbin)等人的角色理论较有特色,影响也最为直接。
三、对八种模式的评价
心理咨询旨在使人“更积极、更明智地接受生活的挑战,并从中获得更多的社会承认与自我满足”。由此,它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排除那些影响个人心理平衡与发展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可能采取精神防御的形式,或非理性认识的形式,它们对人的正常心理、行为表现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干扰。而认清这些因素的性质,并加以有效地控制与克服,是心理咨询首要任务。本文介绍了八种心理咨询的模式,这些模式有各自的理论依据和表现特征,它们对人的心理矛盾和冲突过程有着不同的解释,也有其各自的利弊。
1.特质指导模式重视对求询者特质的了解,注意发挥咨询者对求询者成长的理性导向功能,这是符合咨询过程的一般规律的。因为咨询过程作为一种特定的双向交往活动,咨询者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咨询者的主导功能不能忽略。然而,从特质指导模式的理论依据来看,特质理论固有的静态性局限和肢解性偏颇,对特质指导模式也有影响,这些显然构成了特质指导模式的不足之处。
2.矫正导向模式是在对求询者的心理偏离的咨询、矫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从矫正导向模式的理论依据来看,精神分析学说为这一模式奠定了最初的理论基石;行为学习理论对矫治心理偏离者的当前表现和症状开辟了一个独特的领域;人本主义心理学则为矫正导向关系的改善和矫治对象积极性的发挥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我们必须明确:任何一种单一的理论都不可能对矫治过程的本质作出全面的说明,任何一种有权威的理论流派也不足以构成矫正导向模式的完整框架。
3.发展导向模式是在国际心理学联合会1984年编辑的《心理学百科全书》中肯定了的模式之一。该书指出:“咨询心理学强调发展的模式。它试图帮助咨询对象得到充分的发展,扫除其正常成长过程中的障碍。”〔9〕
4.构造——发展模式注重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的个性及其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即弥补了化焦缓冲模式中只重视内驱力,不重视环境影响的问题。它从吉根的构造——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认识人的心理矛盾和冲突过程,旨在强调人的心理结构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组织、再组织的过程。此外,它以辩证法原则来认识人的心理过程,既避免以某一心理学理论解释人类复杂心理活动的不足,也肯定了个人心理矛盾和冲突的发展性与辩证性。矛盾(冲突)推动着发展,发展孕育着矛盾(冲突),两者的对立统一推动人的心理结构不断向前发展。然而,这个模式的缺陷在于它不能充分解释人的潜意识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5.化焦缓冲模式旨在探求来询者当前心理矛盾(焦虑)的内驱力及其与个人以往生活经历的潜在联系。并以精神防御、潜在动机和焦虑的三角关系表现人的心理矛盾和冲突过程,积极发展了弗氏的精神分析学说,也增强了人们对于精神防御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了解。然而这个模式只强调内驱力(领悟、本能、能动),而忽视了环境的影响,是其不足。
6.启发式模式旨在将中国文化、特别是孔子的启发思维结合到西方非指示性心理咨询中去,并对其不适合中国人行为方式的部分(如社会化特点与人际交流方式的矛盾)加以适当的调和与修改。它要求咨询者在谈话过程中,既充分尊重来询者的自主能力,也对其自我探索予以必要的指导。其目的不在于为来询者出谋划策,而在于启发求询者进一步独立思考,在于强化求询者的独立性,完善其人格。
7.教育导向模式是国际心理学联合会(1984)所肯定了的模式之一。心理咨询工作是社会精神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自然应当体现社会精神文化的特征——社会上的任何精神文化都具有教育性。换言之,不存在无教育性社会精神文化。因此心理咨询的教育导向模式应充分体现个体的发展性和时代的进步性。
8.社会影响模式是咨询者借助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促进有效咨询的一个理论上的结晶。该模式注重各种社会因素对咨询过程及其结果的影响,尤其重视社会角色、价值观念、语言、文化差异等社会因素在咨询交往中的作用,
这对于深化人们对各类心理咨询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是很重要的,对于更好地解决咨询者在咨询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柯里格(J·Corrigan)和德尔(D·Dell)在《心理学百科全书》(1984年第一卷)中指出:“社会影响模式是当前咨询过程中最富有影响的理论模式之一”。〔10〕
总之,每个咨询者都应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根据来询者非病理性或病理性的心理问题的不同性质与表现形式,采用不同的心理咨询模式。但无论采用哪一种心理咨询模式,在整个咨询过程中都应积极启发,帮助来询者去自发地认识其心理问题的性质与表现形式,并加以独立地克服。
注:
〔1〕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773页。〔2〕张人骏等:《咨询心理学》,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第3页。〔3〕邓明星等主编:《咨询心理学》, 中国科技出版社1992年版,第3页。〔4〕张小乔主编:《心理咨询治疗与测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72页。〔5〕泰勒:《咨询过程中的理论原则》,载[美]《咨询心理学杂志》,5,No.1958。〔6〕Patterson:The Counselor in
the School:Selected Readings,New York, 1967,P223.〔7〕〔8〕〔9〕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John Wiler &Sons
Edited by Raymond J.Corsini, 1984, Vol,1 P.301~302〔10〕同〔7〕P.303。
相关链接:
心理咨询技巧刍议
试析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几个问题
美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及职业化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