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押 韵 (一)什么是押韵 押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的字,以使声音和谐悦耳,便于记诵。同韵的字也称韵脚或韵字。 押韵的“韵”与韵母不完全相同,它们的区别在于:韵母是一个音节中声母之后的全部音素,而押韵中的“韵”就不一定是声母之后的全部。凡是韵腹相同(如果有韵尾,韵尾也要相同)或相近的,都属于同一个韵,而不管韵头是否相同。例如: 月亮,刚刚升起在树林那边(bian), 她向家山讨来了一片喜欢(huan); 翠青的毛竹,柔嫩的绵柳…… 她把一背绿云背回庭院(yuan)— 有喧喧的乌鸣从她肩头滑下, 有山花的馨香溢出她的鬓间(jian)。 —哦!你背回一座返青的家山(shan)。 韵脚为“边”(bian)、“欢”(huan)、“院”(yuan)、“间”(jian)、“山”(shan),韵母并不相同(分别是 ian、uan、üan、ian、an),但是由于它们的韵腹和韵尾相同,因此,它们属于同韵,是押韵的。 有时韵腹不同,但是相近,也可以押韵。例如: 松花江水波连波(bo), 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ge)。 歌唱天鹅项下珍珠城哎, 江南江北好景色(se)。 韵脚“波”和“歌、色”的韵母分别是o和e,韵腹不同(有圆唇不圆唇之分),但是相近,同是舌面后半高元音,所以也可以押韵。 由此看来,押韵不管韵头的有无或异同,主要看韵腹(有时包括韵尾)是否相同或相近。 (二)十三辙和十八韵 为了便于押韵,使作诗的人有所依据,就需要把同韵的字归在一起,建立若干个韵部。根据现代北京语音音系归纳的韵部,最常见的有十三辙和十八韵。 十三辙是明清以来北方说唱文学用以押韵的韵部,一般叫做“十三条大辙”。“辙”是“韵”的通俗称呼,“合辙”即是“押韵”。在十三辙里,每辙以两个同韵字为名,其下统摄若干韵母,如“发花辙”,其下统摄a、ia、ua三个韵母。此外,押儿化韵字时还有两道小辙儿,叫“小言前儿”和“小人辰儿”。 十八韵是五四以来我国语言学者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根据新诗的实际用韵归纳出来的十八个韵部,每类用一个同韵字为名.其下统摄若干韵母,如“唐韵”,其下统摄ang、iang、uang三个韵母。 把十三辙同十八韵加以对照,可以看出,二者有清楚的对应关系,多数韵辙的范围(即所统摄的韵母的多少)是相同的,如发花辙麻韵、乜斜辙皆韵、言前辙寒韵等。但总的看来,十三辙押韵比十八韵要宽泛一些,如梭波辙包括波、歌两韵,一七辙包括支、儿、鱼、齐四韵。(十三辙、十八韵同普通话韵母对照表见下页) 四、韵母辨正 各地方言的韵母与普通话的韵母不完全相同。要学好普通话,也应辨别韵母的差异,纠正方音。就一般情况而言,学习普通话韵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辨o和e 在普通话中,单韵母o只能和b、p、m、f四个声母拼合,如“薄膜”要读作bómó;而单韵母e却不能和b、p、m、f四个声母相拼。可是东北不少地方的方言中却缺少o韵母,凡普通话声母b、p、m、f后面的韵母是o的,差不多都念成e,如“薄膜”读bémé,“笸箩”读作pěluo,“大佛”读作dàfé。纠正的方法是把b、p、m、f后的韵母e都改作o,练习o的发音时,只要按e的舌位再把唇形稍拢圆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