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音节的拼读 拼读就是把几个音素快速连读,拼合成一个音节,也称为拼音。汉语拼音也就是把声母韵母快速拼合成一个音节。 (一)拼读的要领 1.声母要用本音,而不能用它的呼读音,不然会拼读不准。例如声母h和韵母ai相拼,用声母本音拼读可拼出hai,而用呼读音he和ai相拼,就可能拼出heai,例如拼“海”,拼出来的却变为“和蔼”了。 2.要念准韵头 拼读有韵头(就是介音)i、u、ü的音节,要注意的是不可以把韵头拖长。例如拼读声母k和韵母uai,如果拼准韵头,拼出来的是“快”(kuai),如果韵头u拖长,拼出来的可能就变成ku’ai(酷爱)。 3.声韵之间不可以有停顿 拼音时,声韵之间要保持不间断的气流,保证拼读的连贯准确,不然,拼出来的音会使人在听的时候感觉不是一个音节,倒像两个音节了。例如,拼g和ai时,如果连贯准确,拼出来的是一个音节gai(盖),如中间有停顿,就会拼成geai(割爱)了。 (二)拼读的方法 1.声韵两拼法 这是最常见的拼读方法。拼读时把声母和韵母直接相拼,要注意声韵紧紧相连,不能中断,声母解除阻碍时紧接韵母,就可以拼出音节了。例如: 光 g——uāng——guāng 荣 r——óng——róng 2.三拼连读法 就是把声母、韵头、韵身(韵头后面着的部分)三部分连续读出,拼成一个音节。这种方法运用在有韵头的音节,例如: 光 g——u——āng——guāng 线 x——i——àn——xiàn 三拼法的优点是既可以省去ia、ua等十四个韵母的单独教学,又可以省去三十个声介合母韵的单独记忆,同时可以以三拼连读逐渐过渡到音节直呼。它的缺点是需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才能掌握这种方法,比如在小学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会遇到困难,所以三拼法更适合中学以上的拼音教学。 3.声介合拼法 拼读时要分两步进行,先将声母和介音(也就是韵头)拼合在一起,称为“声介合母”,再将声介合母与韵身拼合成一个音节。例如: 光 g—u→gu——āng——guāng 线 x—i→xi——àn——xiàn 这种方法同三拼法一样,只适用有韵头的音节。 (三)普通话的声韵配合规律 在普通话中,声母和韵母的拼合不是任意的,哪些声母能跟哪些韵母相拼,不能跟哪些韵母相拼,是有一定规律的。掌握这些规律,可以避免拼音和拼写时出差错,提高普通话教学的能力和给汉字注音的能力。 普通话声韵配合的依据,从声母看,主要决定于发音部位;从韵母看,主要决定于开、齐、合、撮四呼。 普通话声韵配合的主要规律可以通过普通话声韵配合简表反映出来。下面是普通话声韵配合简表。 ![]() 从这个简表中,可以归纳出普通话声韵配合的主要规律,这些规律有以下几条: 1.双唇音和舌尖中音d、t能跟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韵母相拼,不能跟撮口呼相拼,双唇音同合口呼韵母相拼,只限于u。 2.唇齿音、舌根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等四组声母能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不能和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唇齿音同合口呼韵母相拼只限于u。 3.舌面音能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不能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这跟以上四组声母的情况正好相反。 4.舌尖中音n、l以及零声母能跟四呼韵母相拼。 以上规律是比较粗略的。说某一个发音部位的声母能和某一“呼”的韵母相拼,并不意味着它们能跟这一“呼”的所有韵母相拼,例如舌尖中音d就不能和齐齿呼中的in、iang相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