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儿化 1.儿化和儿化韵 在普通话中,卷舌韵母er不与辅音声母相拼,单独构成的零声母字也很少,常用的只有“儿、而、尔、耳、二、也等”。卷舌韵母er常和别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改变原来韵母的音色,成为一种卷舌韵母,这种音变现象叫做“儿化”。儿化的韵母称为“儿化韵”,原来非儿化的韵母称为“平舌韵”。“儿化韵”中的“儿”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它只表示在一个音节的尾音上附加的卷舌动作。《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在原韵母之后加字母r表示儿化。例如: 鸟niao——鸟儿niaor 盖gai——盖儿gair 亮liang——亮儿liangr 2.儿化韵母的发音 儿化是韵母的一种音变,它并不只是简单地在韵母后边加一个er音,其中包含着一系列音变现象,包括增音、脱落、更换、同化等现象。儿化音变的规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韵腹或韵尾是a、o、e、ê、u,原韵母不变,在后面加上卷舌动作。例如: a[A]——ar[Ar] 号码儿 ia[iA]——iar[iAr] 豆芽儿 ua[uA]——uar[uAr] 牙刷儿 o[o]——or[or] 山坡儿 uo[uo]——uor[uor] 手戳儿 e[ ![]() ![]() ie[i ![]() ![]() üe[y ![]() ![]() u [u]——ur[ur] 小兔儿 ao[au]——aor[ɑur] 小猫儿 iao[iau]——iaor[iɑur] 面条儿 ou [ou]——our[our] 土豆儿 iou [iou]——iour[iour] 蜗牛儿 (2)i、ü两韵母儿化后,在原韵母后加上[ ![]() i[i]——ir[i ![]() ü[y]——ür[y ![]() (3)韵母-i[ ![]() ![]() ![]() -i[ ![]() ![]() -i[ ![]() ![]() (4)韵尾是i的韵母儿化,失落韵尾,变成主要元音加上卷舌动作。例如: ai[ai]——air[ar] 小孩儿 uai[uai]——uair[uar] 一块儿 ei[ei]——eir[ ![]() uei[uei]——ueir[u ![]() (5)韵尾是n的韵母儿化,包括两种情况: ①in、ün儿化后失落韵尾,主要元音按照i、ü儿化规律加er[ ![]() in[in]——inr[i ![]() ün[yn]——unr[y ![]() ②除了in、ün外,失落韵尾n,变成主要元音加卷舌动作。例如: an[an]——anr[ar] 脸蛋儿 ian[ian]——ianr[iar] 小辫儿 uan[uan]——uanr[uar] 撒欢儿 üan[yan]——üanr[yar] 手绢儿 en[ ![]() ![]() uen[u ![]() ![]() (6)韵尾是ng的韵母(除ing外)儿化,ng同前边的主要元音变成鼻化元音,同时加上卷舌动作。例如: ang[ɑ ![]() ![]() ![]() iang[iɑ ![]() ![]() ![]() uang[uɑ ![]() ![]() ![]() eng[ ![]() ![]() ![]() ueng[u ![]() ![]() ![]() ong[u ![]() ![]() ![]() 韵母ing、iong儿化,失落韵尾,加上鼻化的[ ![]() ing[i ![]() iong[y ![]() 3.儿化的作用 (1)区别词义 信(书信)——信儿(消息) 眼(眼睛)——眼儿(小孔) 嘴(口)——嘴儿(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 腿(下肢)——腿儿(器物下部像腿一样起支撑作用的部分) (2)区别词性 许多动词、形容词儿化后就变为名词。例如: 盖(动词)——盖儿(名词) 拍(动词)——拍儿(名词) 套(动词)——套儿(名词) 尖(形容词)——尖儿(名词) 亮(形容词)——亮儿(名词) 错(形容词)——错儿(名词) 有的名词或动词儿化后变为量词。例如: 手(名词)——(一)手儿(量词) 拨(动词)——(一)拨儿(量词) 圈(动词)——(一)圈儿(量词) (3)表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例如: 棍儿 球儿 牌儿 事儿 鲜花儿 小孩儿 老头儿 面条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