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从14 世纪开始,到 16
世纪乃至17世纪初期已达到高潮。这一运动打着对古代文化、科学与艺术的复兴与继承的旗号,其实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的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文化解放运动。恩格斯曾评价说,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是
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上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它标志着统治着欧洲一千多年的中世纪封建社会制度和教会势力黑暗统治的结束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复苏。新兴资产阶级为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必在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各个领域进行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并提出和形成了一种适合于时代发展需要的新世界观和思想体系
,
这就是称为“人文主义”的世界观。它打击神的权威讴歌人的能力与作用,在一切领域中都贯穿人性论的观点,在这种新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引下,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科学、艺术、哲学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同时,也引起了教育实践与理论的重大变革,与中世纪那种贫乏的,被神学控制的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相比,这时的教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是:1、重视教育培养人的作用,人文主义世界观的核心是提高对人的能力的信念,意味着必须重视对儿童的教育与培养;2、确立新的教育目标;3、扩大教育对象,创办新兴教育;4、增添教育内容,扩充学科范围;5、改善教育条件,使用新的教育方法。这些具有明显进步意义的教育措施的实行,直接促进了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的发展。当时许多人文主义教育家和宗教改革家都在一定程度上从事过幼儿教育活动并实施过他们的幼儿教育主张。
文艺复兴以前的教育一直把儿童看作是赎罪的羔羊,尽量压制摧残他们的身心,对儿童的教育也就是对他们灌输宗教意识,麻醉和禁锢他们的头脑。人文主义的新教育则提出儿童是正在成长和发展的新人,父母要热爱他,培养他,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儿童自然地、愉快地、积极地健康成长壮大。人文主义的幼儿教育还反对教会教育那种死气沉沉,贫乏无知的状态,开始注意儿童精神、身体及道德的和谐发展。强调通过智育、体育、美育和德育教育培养儿童的完美精神和高尚情操。在教学方法上反对中世纪盲目信仰宗教、死记硬背教条、压制儿童独立思考的做法,强调幼儿教学必须考虑儿童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亲眼看,亲耳听,亲手做.以取得教学的预期效果,促进幼儿个性的发。
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上述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标志了教育本身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个阶段。它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的基本形式和要求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初步实践,使西欧的幼儿教育面貌为之一新。但它们又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所谈的幼儿教育改革还并没有注意到普通劳动者子女受教育的问题,无疑仍然是一种为少数人服务的资产阶级教育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