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电解及库仑分析法      
    由甘汞电极、铂网电极和电位计组成控制阴极电位系统。电位计可显示相对于甘汞电极电位的阴极电位数值。由直流电源、可变电阻R及电解池组成电解装置。电解时,通过不断调节可变电阻R以调节外加电压的大小,进而调节阴极电位。
    2. 阴极电位的选择
    溶液中存在两种以上可沉积的离子时,进行电解就应考虑干扰和分离问题。如果两种金属离子的还原电位相差较大,可用控制阴极电位电解法使两种金属分离。例如,溶液中有A、B两种金属离子,其电解电流与阴极电位(i-Ec)曲线如图10-6 所示。图中a、b两点分别为A、B两种金属离子的析出电位。只要将阴极电位控制在ab之间进行电解,如图中d点,就可以使A离子定量析出,而B离子仍然保留在溶液中,从而实现A、B离子的分离和A离子的测定。待A离子测定完毕后,再将阴极电位控制在c点进行电解,就可以实现对B离子的测定。
图10-6 分离A、B两种离子的i-Ec曲线
     从Nernst方程可见,要使发生电极反应的离子浓度减小10倍,阴极电位只须负移(0.059/n)V。可以计算出,离子浓度降低105倍,阴极电位负移(0.3/n)V。一般认为,被测离子浓度降到10-6mol/L或10-7mol/L时,可认为达到分离和分析的要求。因此,起始浓度大致相同的两种一价离子,只要其标准电位相差0.3V以上,就可以控制阴极电位电解使其定量分离。对于二、三价的离子,所要求的标准电位相差分别为0.15V和0.10V。
    应用控制阴极电位电解法对铜、铋、铅、锡四种共存离子进行分离和测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中性的酒石酸盐溶液中,阴极电位为-0.2V(相对于甘汞电极)时,铜首先析出。经称量后,再将镀了铜的电极放回溶液,在-0.4V电位下电解,使铋定量析出。再将阴极电位调节到-0.6V电解,此时铅定量析出。然后,酸化溶液,使锡的酒石酸络合物分解,在-0.65V阴极电位下电解,锡就定量沉积下来。显然,只要阴极电位控制得适当,就能很容易地定量测定多种离子化合物中的某一种离子。
    3.电流-时间曲线 在控制电位电解过程中,由于被测离子在阴极上不断析出,电流随着时间增长不断减小,在某金属离子完全析出后,电流应降至零。但由于残余电流的存在,电流最后达到恒定的背景电流值,见图10-7。对于仅有一种离子在电极上还原,电流效率为100%时,电流和时间的关系为it=i0.10-kt(10-7)
式中it为t时的瞬时电流;i0为初始电流;k为常数,它与电极表面积、溶液体积、搅拌速度以及电极反应类别等因素有关。
图10-7 控制阴极电位电解的i-t曲线
    4.特点及应用
    由于控制阴极电位能有效地防止共存离子的干扰,因此选择性好。该法既可作定量测定,又可广泛地用作分离技术,常用于多种金属离子共存情况下某一种离子含量的测定。这种方法的一些应用实例列于表10-2。
表10-2 控制电位电解法应用实例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