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电子政务
一、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的含义与特点
(一)电子政务的含义
通俗地说,电子政务就是利用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行政,是电子信息技术与政务活动的交集。
综合以上观点,电子政务的内涵至少应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依靠的是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必须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包括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等高科技手段才能得以实现。
2.电子政务并不是要完全取代政府的传统部门和职能,而是要求政府部门运用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对其具体业务程序、工作方法、办公环境、组织与人员管理等进行优化和改造,打破传统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使得政府部门之间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可以通过各种电子化渠道相互沟通,并依据公众的需要,提供形式多样、方便快捷的服务方式,从而使其适应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3.电子政务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特殊平台,拥有电子商务系统的绝大多数优势和特点,将极大地提升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信息收集、挖掘和处理能力、改进臃肿的业务流程,进而为社会各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4.电子政务的建设将成为一种全球化管理潮流,世界各国的电子政务平台趋向系统兼容和信息共享,适应国际化商贸经济的发展。
总而言之,电子政务意味着政务是核心,而电子化只是处理政务的一种方式。
(二)电子政务的特点
根据上面的电子政务含义的各种表示形式,可总结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电子政务的管理职能已由传统的控制型转化为服务型
2.体现“以公民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3.以信息技术集成为支撑
二、电子政务的模式
电子政务所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几乎涵盖传统政务活动的各个方面。根据电子政务的内涵,可以概括出四种主要电子政务模式,即政府内部的电子政务、G2G模式、G2B模式和G2C模式。
(一)政府内部电子政务
政府内部电子政务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它是指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和Internet/Intranet技术完成机关工作人员的众多事务性工作,实现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在实现内部资源充分共享的基础上,提高政府的作业效率和业务水平。
政府内部网络办公系统又可分为领导决策服务子系统、内部网站子系统、公务员日常管理与级效评价系统、电子培训系统、内部财务管理子系统、内部电子公文系统等。通过不同子系统的应用,使得传统的政府内部管理实现向网络化管理转型。
(二)G2G电子政务
G2G电子政务即政府(Government)与政府(Government)之间的电子政务,它是指政府内部、政府上下级之间、不同地区和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实现的政务活动。G2G模式是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具体的实现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1.电子公文系统
2.电子法规、政策系统
3.电子财政管理系统
4.电子司法档案系统
5.垂直网络化管理系统
6.横向网络协调管理系统
7.城市网络管理系统
(三)G2B电子政务
G2B电子政务是指政府(Government)与企业(Business)之间的电子政务。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细胞,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是各级政府机构共同的责任。对政府来说,G2B电子政务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政府电子采购
2.电子税务系统
3.电子工商行政管理系统
4.电子外经贸管理
5.中小企业电子化服务
6.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四)G2C电子政务
G2C电子政务是指政府(Government)与公民(Citizen)之间的电子政务,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G2C电子政务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的应用包括以下方面:
1.电子身份认证
2.电子就业服务
3.电子社会保障服务
4.电子民主管理
5.电子教育、培训服务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思路
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息发布、形象展示;第二阶段是信息交互、网上办公;第三阶段是一站式服务、协同办公;第四阶段是个性化服务、实时更新。
从整体上看,我国电子政务正逐步摆脱政府形象工程的“花瓶”定位,转向服务社会、服务民众的实用型定位。特别是自2002年8月《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从宏观规划落实到具体项目实施上,并从局部、地方向全局、整体建设上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