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婴儿期的年龄阶段和特点

当前位置:首页->课程学习->第四章->第一节


  一、新生儿、乳儿的年龄阶段和特点
  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这是现在世界上比较通用的划分习惯。有些心理学家,如我国的朱智贤,特别强调在婴儿期中包含两个比较重要的子阶段:一个是新生儿阶段,一个是乳儿阶段。
  1.新生儿阶段
  (1)新生儿的年龄阶段
  新生儿期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约一个月的时期,即0—1个月的时期。新生儿时期是婴儿期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它是儿童心理的发生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一页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实际上个体的生命并不是从新生儿才开始的。一个人生命的真正起点是从父母的生殖细胞相结合而形成受精卵的时刻开始的。个体出生前,在母体内大约度过了lO个月的时间(约280天),人们通常把这个阶段称为胎儿期。所谓的胎儿期就是指从受孕到个体出生的这段时间,即从受精卵开始,逐渐变成完整的胎儿,到出生的这一时期。胎儿期为儿童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2)新生儿的一般特点
  个体在出生的过程中,都要经过一番挣扎,在历经拖、拉、挤、压等各种磨难之后,才开始踏上自己的人生之路。来到人世的第一个月,即新生儿期,是个体从胎内生活转变为胎外生活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生活中的主要矛盾是生理上能否适应新环境。个体最初的心理活动,就是在这个生理与环境相互作用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围绕这一矛盾,新生儿期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生理上的寄居生活转为独立的生活。胎儿时,个体在生理上属于寄居生活,因为他是通过母体来进行新陈代谢的。如胎儿的营养供应是通过脐带和胎盘的半渗透薄膜从母体的血液系统中汲取的,而胎儿所产生的废物也是通过脐带和胎盘排泄到母体血液系统,经过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79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动物才步入到了心理发展的最初阶段,即感觉阶段。
  母体的血液循环最终排出体外。出生就意味着寄居生活的结束。随着剪脐带时的“咔嚓”一声,切断了儿童与母体的直接生理联系,也标志着一个独立个体的诞生。从此儿童与外界建立独立的关系,开始的立的生理活动。独立的生理生活为个体心理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第二,个体的心理现象在这个阶段开始发生。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个体在与客观事物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发生发展的。新生儿在与母体脱离的同时,就开始了与客观现实的直接接触,这为个体心理活动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第三,新生儿一方面是软弱无力的,时时处处需要成人的关怀和照顾;另一方面,新生儿又存在着发展的巨大潜能,其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软弱、娇嫩是新生儿解剖生理上的突出特点。与小动物相比新生儿维持生命的能力要差得多。有许多动物刚出生就能离开母亲自己生存,但新生儿离开大人就不能生存下去。同时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又十分快。

第1页】【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