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课程学习 >> 第八章 >> 第一节

『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含义和性质 』

一、政治文化的含义
什么是政治文化?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政治学领域一直争议不休却又与各个阶级的政治,同资本主义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以及各国和世界政治发展息息相关的一个问题。到本世纪80年代,政治文化问题成为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斗争的重要政治问题之一。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提出过政治文化概念,但对政治文化的核心问题——政治意识形态问题和政治文化中的政治心理问题有广泛、深人的论述。马克思就曾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对当时法国农民的崇拜拿破仑政治观念和政治心理(政治文化的两方面内涵)作过透辟的分析。这些论述和分析应该作为我们研究政治文化时的指导思想。
1920年10—11月,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论无产阶级文化》、《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局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论著中,多次谈到了属于政治文化范畴的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列宁明确提出和使用了政治文化这个概念,并把政治文化与政治教育联系起来。列宁当时没有给政治文化下定义和作详细的解释,但联系列宁在几篇文章里讲话的精神,我们可以从中理解到: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它的实质内容是指人们对政治生活的一种主观意识形态,其核心是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文化是有阶级性的,列宁把政治文化同政治教育联系地来看,显然指的是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的政治文化,其目的在于教育、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克服受资产阶级影响带到新社会的政治意识上的偏见、习惯和风气,帮助劳动群众战胜旧秩序,接受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巩固和建设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列宁以后,斯大林、毛泽东虽然没有再提到政治文化这一概念,但是,他们反复不断地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历史条件下阐述过实质上属于政治文化范畴的问题,同列宁一样,也是把政治文化问题同政治教育的问题联系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在行为主义兴起风行中,西方国家政治学界出现了政治文化研究热。其中,以美国结构功能主义学派政治学家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等和卢西思·派伊等的政治文化论最有代表性。前者,80年代以来,为中国读者所知并有相当的影响。阿尔蒙德于1956年在《比较政治体系》一文中,首次重提政治文化概念,把政治文化解释为一定政治体系的人们的特定政治行为模式,对于一个个的人而言则是个人对政治行为和政治评价的主观倾向。1978年他在《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第二版)中,给政治文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强制作用。政治文化影响各个担任政治角色者的行为、他们的政治要求内容和法律的反应。在该书的第二章,他对政治文化进行了分类,从民族整体把政治文化分为主文化和亚文化两部分,主文化是政治体系的基本倾向,即政治体系的政治心理方面,亚文化是政治体系的特殊倾向,即由一定数量的个人形成的各个社会群体的政治心理。主文化的特征是具有高度政治认同感;亚文化的特征是存在尖锐的分歧性。阿尔蒙德又从结构功能主义方法出发,从体系、过程、政策三个角度,把一种政治文化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政治体系文化,主要指国家认同意识;二是政治过程文化,指对政治过程的一整套倾向;三是政策文化,特指对公共政策的倾向模式。至于对于各个人的政治文化面貌、状态的分析,阿尔蒙德基于个性心理,主要以政治态度为标准,把个人政治文化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政治认知,二是政治感情,三是政治评价。阿尔蒙德在与他人合著的《公民文化》一书中,从比较分析角度指出,政治文化状况在不同民族国家有不同情形,是呈现出一国成员中政治目标取向模式的一种特殊分布。
以阿尔蒙德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比较政治学的政治文化理论,在观察视角、政治文化定性、结构分析、比较研究方法、政治心理分析、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关系、公民政治素质培养以及作为政治发展的特定内容等方面,开拓了政治学研究的新领域,有一定的启示性和一定借鉴价值。但其政治文化研究贯穿着美国垄断资本的国内国际政治战略意向,带有很强的对社会主义的偏见。其政治文化理论和方法,明显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阿尔蒙德的以民族为整体的政治文化界说和分析,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他笼统地把分属于不同阶级、阶层的社会成员归拢在“一个民族”的名义下,以政治文化的民族主体性,掩盖了政治文化的阶级主体性;以所谓统一的“政治体系文化”,掩盖政治体系的阶级政治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的矛盾斗争;以社会成员的个性心理,否认一定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政治文化是一定经济政治的集中反映和表现;对政治文化的内容,片面强调政治心理方面,即使对政治心理也否认不同阶级的人们的政治心理有本质上的差异,从而否认政治意识形态对人们的政治行为的导向和支配作用,否认统治阶级的政治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和作用。
   [1] [2] [3]    当前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