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概论|相关人物|张如心|简介
张如心——简介

 

张如心

原名恕安(1908-1976年),广东兴宁人。

在年轻时代就参加中国革命,早在1926年2月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6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回国后,任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研究部部长。

早在上世纪30年代,他就在上海从事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精神,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31年张如心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主持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是年,他编著了《哲学概论》一书,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这在当时真是凤毛麟角。到陕北后,张如心担任延安抗大主任教员、军政学院教育长、中央党校三部副主任、延安大学副校长。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延安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党校等单位工作,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这一时期,张如心一度担任毛泽东同志的秘书,潜心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和策略,撰写、发表了许多文章,为宣传毛泽东思想作出了有价值的贡献,在党内是最早从事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研究、比较早宣传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工作者。

1941年3月,张如心在第16期《共产党》杂志上发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提法,对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和策略进行了概括。他在文中写道:“党教育人才,应该是忠实列宁、斯大林的思想,忠实于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的著作是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典型的结晶体。”同年4月,他在《解放》周刊上发表了《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前进》的文章,他写道:“说到创造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问题上的发展,最主要最典型的代表,是我们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1941年7月,张如心任中央研究院中国政治研究室主任以后,继续深入研究并指导大家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 1942年2月18日、19日,《解放日报》连载张如心的文章《学习和掌握毛泽东的理论和策略》。他把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和策略分为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三个组成部分,指出“这三个组成部分内在有机的统一便构成毛泽东的理论和策略的体系”。

1946年后,担任华北联合大学教务长,《北方文化》副主编,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党委书记等。1953年后担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中共中央高级党校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党委委员。

他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二届政协委员。

张如心是是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人,为毛泽东思想的提出和形成做出了铺垫。他从事的理论研究工作为我国的理论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