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录]

[教学目标]

[学习引导]

[知识体系结构图]

[练习、作业与思考题]

[学习资源]


第十章 教学过程      
[返回章节目录]

[10-5 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原则]
二、教学过程的原则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实际,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加深对实际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其主旨是要使理论与社会实践不脱离,学生学习的知识能指导实际,并能用到实践中去。
    (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必须是正确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是科学的。思想性是指在教学内容中包含和浸透着思想教育。在我国学校里科学性与思想性是一致的,科学性是思想性的前提,思想性是科学性的灵魂。
   (三)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原则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四)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的事物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获得生动表象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论思维。
    (五)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
    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保证课程标准要求的实现,同时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学。
    除了上述阐述的原则外,还有理解性和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质效统一原则、审美愉悦原则、情境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积极性原则、教学最优化原则、反馈原则、师生协同原则、启发创造原则、综合创新原则、民主合作原则等等,我们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