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录]

[教学目标]

[学习引导]

[知识体系结构图]

[练习、作业与思考题]

[学习资源]


第七章 课程类型与结构      
[返回章节目录]

    隐性课程也叫隐蔽课程、无形课程、潜在课程等,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隐性课程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具有隐含性。
    根据众多研究可以归纳出隐性课程的如下特点:⑴涉及范围的广域性。除显性课程之外,隐性课程是所有学校文化要素的集合,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它涉及学校生活的所有方面并渗透于其中。⑵实施过程的潜在性。隐性课程主要是以不明显的、间接的、内隐的方式,通过学生无意识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机制影响学生的,教育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潜在的”俗称“看不见的教育”。⑶影响的持久性,隐性课程多是通过心理的无意识层面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如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影响、价值观念的影响、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等等,而这些影响一旦产生,就会持久地发生作用,难以消除。⑷结果的难量化性。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非预期性的,其因果关系非常模糊,同时,隐性课程更主要的是作用于学生的精神世界中的非理性领域,而这些都是难以量化的,所以我们对隐性课程的影响结果很大程度上只能进行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