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沫(1914-1995),原名杨成业,抗日战争后期开始使用"杨沫"之名。出生于北平。祖籍湖南省湘阴县。中学时期,因家道中落及为了逃避包办婚姻,被迫辍学,离家出走河北乡间等地,先后担任小学教员、家庭教师和书店职员。其间开始接触共产党人,在他们的影响下,逐渐参加革命活动。解放后,曾从事妇女工作、报刊编辑与电影编剧,后为专业作家。1958年1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代表作《青春之歌》。新时期以来,又有其续集《东方晓欲》、《芳菲之歌》以及《我的日记》等长篇小说问世。
《青春之歌》是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长篇小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是现代中国社会的一个复杂群体,他们在各个时期的生存状态、精神面貌与命运归宿,一直是新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变化.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以爱国青年为先导的抗日救
|
亡运动,到1935年一二九前后掀起新的高潮。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严峻时刻,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对民族命运表现了不同的态度,对人生道路作出了不同的选择。《青春之歌》以林道静的生活轨迹为主线,展现了她从争取个性解放到走向献身于社会解放的革命事业,最终实现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艰难旅程。
|
林道静的成长道路是艰难而曲折的。挣脱包办婚姻,愤然离家出走.是林道静追求个性解放的开端,从中可以窥见五四青年的面影。她出身于官僚地主兼大学校长的家庭,但其生母是一位被侮辱被残害的佃农的女儿,林道静在继母的虐待下长大成人。这种特殊的家庭际遇,一方面使林道静从小就养成了反抗压迫和同情弱者的品格,一方面又使她获得前往北平求学的机会,得以提高文化素养,开阔眼界,接受时代潮流的熏陶,从而萌发个性解放的思想。因此,当继母阴谋将她作为供品,奉献给公安局长胡梦安时,她没有屈从就范,而是毅然出走,流落北戴河,投奔杨庄小学的表哥张文清,企图定自食其力的道路,取得独立的人格尊严和做人的权利。但迎接她的社会现实,比其家庭更加黑暗。校长余敬唐见其风姿不凡,又想把她献给县长作姨太太。林道静孤立元援,反抗无门,只得纵身跳进狂涛茫茫的大海,以自杀的方法控诉社会的黑暗与罪恶。小说这样处理是为了表明她对个人奋斗道路的绝望。
爱情的希望及其破灭,是林道静由个性解放走向献身社会解放的转折。正当林道降自绝时,北大育年学生余永泽伸出了多情的拯救之手。对方美丽动听的词句及其。骑士兼诗人"的风度,重新燃起她对人生的希望之火.乃至从感恩、钦佩,发展到相爱,并与之同居。但不久,她发觉自己并末因此而实现自由、自主的人生追求。余永泽需要地,只是把她当作欣赏的花瓶,供其享受的玩物,用来专门服侍丈夫的主妇。于是林道静陷人苦闷、彷徨之中,罗曼蒂克的玫瑰色慢慢褪 |
|
去臆想的光泽。由于余永泽粗暴干涉林道静的行动,直接导致了共产党人卢嘉川的被捕,促使她将卢嘉川等人的献身精神,与余永泽的自私卑琐进行对比,加剧了夫妻感情裂痕。经过痛苦的情感矛盾.她不断克服女性的柔弱、缠绵,与余永泽彻底决裂,迈出了走向新生活的关键一步,开始了"不能让他毁灭我的一生"的人生转折。
这部小说所要说明的林道静追求个性解放的归宿是,投身于社会解放事业,在革命斗争中实现个人的生命价值。经过"恨"与"爱"的磨难,林道静在审慎地寻求新生之路。1933年除夕,以卢嘉川等为首的热血青年纵论时局与抗战救亡的出路,唤醒了迷惘的林道静,解除了她思考良久未得其解的困惑,使她认识到只有把个人的前途与社会的命运相结合,首先争取民族和阶级的解放,自己才有真正的希望。从此,她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从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充实与欢欣,但也暴露了对革命不切实际的幻想、狂热和斗争经验的缺乏,以及某些个人英雄主义的弱点,以至被叛徒戴愉出卖,被特务发现,两次被捕。第一次在狱中.她曾想"杀身成仁",以倔强的死来表明自己对选择革命道路的义无反顾,显示自己坚定的革命信念。后在卢嘉川、江华、林红等革命者的帮助、教育下,她不断克服自身弱点.经受住了复杂斗争的考验锻炼,逐步变得成熟起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英勇地站到了革命斗争的前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生命的意义。
《青春之歌》的成就,在于富有层次地描写了林道静的成长道路,细致人微地展示了主人公林道静告别旧"我"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塑造了一个从追求个性解放到献身社会解放,在革命斗争中实现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中华民族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其政治意义在于证明青年的人生追求与个性解放.只有投身社会解放事业,才能真正实现。
《青春之歌》的艺术特点,一是以林道静为中心,组织情节结构,贯串众多的人物、复杂的事件和纷繁的生活场景.从而概括大量的社会内容。小说把人物置于九一八到一二九的背景上,既展示了30年代初期、中期尖锐激烈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再现了以北平青年学生为中心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背景,同时又通过简笔勾勒其他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群像,揭示了时代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深刻影响。其中,有曾经徘徊、犹疑,终究觉醒的王晓燕、许宁;有追名远利、庸俗卑琐的余永泽,有纵欲虚荣、沉沦堕落的白莉萍、陈蔚如;有丧失脊梁、背叛革命的戴愉,等等.他们分别代表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各种类型。这些人物的出现与存在,无不与林道静发生联系,并通过他们来突出林道静的形象。
浓郁的抒情笔调,是《青春之歌》的又一艺术特点。无论是描绘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还是叙写事件、渲染气氛,作者总笔墨含情,使情景交融。尤其是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世界,如对林道静与余永泽、卢嘉川、江华的关系描写,对林红在狱中倾吐与李伟的夫妻之情,对卢嘉川、林红慷慨就义的描写,笔锋均颇为细腻,满贮诗情,虽含稚拙与盲目,但也显示出了扬沫作为一位女作家所持有的阴柔情愫。
由于上述成就和特点,小说问世后,受到读者欢迎,引起了热烈反响。1959年《文艺报》、《中国育年报》,就《青春之歌》展开讨论。有人从极"左"的理论出发批评作品"没有很好地描写工农群众",表现了"小资产阶级情调",指责林道路始终未能真正地与工农相结合。作者又是"站在小资产阶级立场上",进行"自我表现"①等等。茅盾、何其芳分别撰文《怎样评价〈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不可否定》,批评这种简单、粗暴的论调,对小说作出了比较公正的评价。然而因受"左"倾文艺思潮的影响,作者对原作进行了增补、修改。1960年,修改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增加了林道静赴深泽县接受农村工作锻炼,进行思想改造的七章,以及组织北大学生运动的三章,意在突出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强化共产党人的高大形象。新增内容扩大了原作的生活容量,但描写得不够成功,与全书不很协调.带有图解政治的某些斧凿痕迹。
相关链接:
Y_现当代作家_作家作品_文学_搜索引擎_新浪网
... 相关企业 分类目录 搜索分类 > 文学 > 作家作品 > 现当代作家
> Y 登录新站 ·姚雪垠(4) ·杨沫(2)
·叶圣陶(2) ·叶蔚林(1) ·殷夫(2) ·郁达夫(19) ·俞平伯(82) ·尤凤伟(1) ·余光中(10)
·余... search.sina.com.cn/search_dir/wx/zp/xd/y/
17K 2004-9-30 - 百度快照
搜索分类 > 文学 > 作家作品
> 现代/当代 >
...
分类目录 分类网站 网页搜索 音乐搜索 动画搜索 图片搜索 新闻搜索 天气预报 餐饮场所 网页 网站 音乐 图片
动画 新闻 搜索分类 > 文学 > 作家作品
> 现代/当代 > Y > 杨沫
此目录下有网站2条,本页显示... search.iecity.com/dir/wx/zp/xd/y/yangmo/
12K 2004-9-28 - 百度快照
(上一页 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