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数学课程 →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文献 《一次性筷子-西式刀叉》课例
 主题: 《一次性筷子-西式刀叉》课例
《一次性筷子-西式刀叉》课例



教学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 

教学步骤:即指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1. 介绍范例。通过看电视片,介绍日本的小朋友们和数学家以及科学家们一起研究《小汽车-公共汽车-环境》问题,介绍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研究结果汇报方式等,介绍(或者讨论)这种学习形式对我们的作用。

    2. 确定课题。教师先让同学们看一个录像片,观看筷子的生产过程,从伐木到成品直至废弃的全过程。然后看几则消息,其一是中国的森林资源匮乏的报道;其二是日本禁止本国生产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全部由中国进口;其三是日本提倡不使用筷子,该用西式刀叉。之后让同学讨论一下,有什么感想。讨论后形成共识:中国人也应该提倡使用西式刀叉,但是要通过数字引起人们的重视。最后形成决议:我们的同学是中国的明天,我们已经学会了一些数学知识,掌握了一些本领,有责任、有能力向同学们、向家长们、向政府提出我们的主张,数学的手段让社会了解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甚至是不使用筷子,该用刀叉的必要性。

    3. 形成小组。同学分组是每个小组人数在5个左右,让每个小组单独承担同一任务,然后再组内分工,采取比赛的方法,看哪个组研究更好。

    4. 制定计划。在《筷子》的研究中,每组先确定目标:任务的终结应该是一份报告、是一份简报、一份手抄报、一个专栏、电子简报或者是电视讲座。不管是何种形式,都应该包括这些内容:中国每天一次性筷子的消耗量估计(或者调查),中国一年筷子的消耗量估计(或者调查),中国一年用于筷子木材量估计(或者调查),供应中国一年筷子所需要砍伐树木的棵数、林地亩数估计(或者调查),中国人不使用筷子后给中国环境的影响(比如减少水土流失、防风沙、降温、提供氧气等)。甚至可以是筷子的历史和文化,不用筷子对餐饮业的影响调查等等。 

    5. 实施研究。筷子 的实践时间是6周,每周安排一个下午的时间,其余的利用空余时间。在此期间,教师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深入到各个小组了解,提建议,督促,帮助解决困难,鼓励他们小组间开?quot;学术交流"。

    6. 处理结果,撰写报告。筷子的研究成果使用展板表现的,有图表、文字、算式、照片,同时也适当装饰。

    7. 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筷子成果交流时,全组同学同时上台,向同学们介绍展板的内容及内容的来源计算方法。最后相互评价比较,学会称赞和欣赏别人的成果。教师适时表示赞赏,最后建议同学们共同制作一块展板,放到公共场所展出,同时向政府写一份报告,表明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