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充满情趣与智慧
福建省南安市洪濑中心小学 陈晓玲 传统的数学课堂把丰富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明算理、重练习"的特殊认识活动,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缺乏学以致用的思想。"新基础教育"从人的高度出发,提出应把数学课堂看作是学生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自由呼吸的乐园。 一、静水投石,打破数学课堂沉闷的空气 "教学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共同体内的交往,要求在交往中富有人文气息,每个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应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特别是精神上的满足。"(叶澜语)较之语文教学而言,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缺乏应有的激情,教材理性多于情感,教师也沉湎于单调的分析与讲解。其实,师生在课堂上不仅应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既让学生学到规定的数学知识,又让学生在精神满足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如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法"后,我出示"64+25"让一位学困生计算,她得出"88"后,大家都说:"算错了!算错了!"这位学生失望地低下了头,这时,我微笑着说:"很好!非常接近正确答案!"同学们都笑了,这位学生也笑了,又信心百倍地计算出正确答案。他们没想到老师能以幽默的语 (2)观察、检验,小组议论:这些图剪拼得对不对。 (3)求图①梯形的面积。 生:图①梯形的面积等于一个长方形面积加上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8×6+7×6÷2,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原式作适当变形,得到原式=8×2×6÷2+7×6÷2(积不变性质) =(8×2+7)×6÷2(把"6÷2"看作公因数) =[8+(8+7)]×6÷2(加法结合律) 就是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上面这个计算梯形面积的"公式"是从个别例子中抽取出来的,只能说是"初步的结论",它能否成为普遍适用的公式,还要加以检验。 (4)检验。 师:我们用α,b表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h表示高。请对上面揭示的图②~图⑤,在小组里加以讨论,看看我们对求梯形面积公式的"初步结论"是否正确。 通过热烈的讨论,在课堂上创立"了"梯形面积公式",也在各个水平的学生心目中确立(建构)了"求梯形面积的公式o 世界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要"科教兴国",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才能使小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