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在评价中心上,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主,这既助长了“应试教育”,也阻碍了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受“考试分数决定论”评价制度的制约,教师不得不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这样便可以获得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和学生的认可,进而能够获得优厚的物质奖励、职务晋升的空间或继续“发展”的机会。这种教师评价很大程度上巩固了“应试教育”的思维。

此外,由于长期处于“应试教育”中心的评价制度中,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对社会的变化却缺少敏感,对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素质关心较少,这造成了他们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不高。加之,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不能通过继续教育来不断更新知识,这使他们很难接触到新的学科知识、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方法,从而使他们遁于改革。一方面,教育思想得不到更新造成他们没有改革的动机和愿望;另一方面,即使有改革的愿望和理想,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观念态度也很难达到改革的要求。

其五、在评价方法上,过度量化导致教师教学和科研上的急功近利,师德和学术道德问题凸显。教师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后,才能获得相应的工资和奖励。这种“以事为本”的评价,重结果(成果)而不重过程,重物质而轻精神,重形式而轻内涵。在此理念之下,教师只是教学和学术成果的生产工具,而不是自我创造的真正主体。鲜活生动的主体性教学和科研创造活动为实用的、工具性的任务活动所束缚、所牵累。教师为了完成任务往往不愿意,也没有时间把精力放在教学和科研的创新上,造成教育教学方法的不得当和学术研究的不严谨。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