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网络课程

 

(第三章)第二节 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三、长时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

    (一)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是一个长期的信息贮存库。来自工作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精制和组织后,都进入到长时记忆中贮存。

     长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相比,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1.保持时间长。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可达1分钟以上,乃至终生。

        2.容量巨大。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容量不再是5-9个组块,而是无限大,可以贮存无数的信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的各种陈述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的各种程序性知识均贮存在长时记忆中。

    3.未激活状态。长时记忆中贮存的大量信息通常是一种未被激活的状态。它们通常在我们的记忆仓库里“沉睡”着,不被我们所意识。当我们需要这些信息时,它们就被激活,为我们所使用。这时,信息又从长时记忆中返回到工作记忆状态。从工作记忆中输出有关的反应。

   (二)长时记忆的提取

     信息一贮存到长时记忆中,当需要的时候,如何提取呢?

     所谓提取(Retrieval)是指积极地从长时记忆中检索信息,将信息激活并转换到工作记忆中使用的过程。

     提取过程始于刺激情境提供的一个线索。提取线索通常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可以由自己提出,比如自问“上周四下午点我在哪?”将可能使你回忆起过去的那个时候,你在哪,正在做什么。问题也可以由他人提出,比如教师问学生:“维C对感冒有什么影响?”将使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命题——“维C预防感冒”。

     提取线索在促进回忆中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然而,各种线索如何影响提取的过程呢?安德森(1983)认为,提取过程乃是通过激活和激活的扩展实现的。提取线索以问题的形式首先进入工作记忆,并转化为内部的命题表征,该命题被激活以后,通过激活的扩展,使贮存在长时记忆的命题网络中的有关命题得以激活。如果激活的命题能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提取就结束了。如果激活的命题回答不了问题且又有时间去检索的话,那么会继续进行激活的扩展,直到找到合适的答案。比如,前面提出的“维C对感冒有何影响?”的问题,进入学生的工作记忆后转化为命题,进而激活了长时记忆命题网络中“维C”和“感冒”两个概念,并进而激活“维C预防感冒”这一命题,这时学生就能够回答教师的问题了。如果学生没能直接激活“维C预防感冒”的命题,但由于学生在学习该命题时运用了精制策略,那么,学生会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维C促进白血球的生长”、“白血球消灭病毒”、“病毒引起感冒”这样几个命题,从而使学生推论出“维C预防感冒”的命题。

      激活和激活的扩展过程是需要一定量的时间的。为了提高提取的速度,一是在学习过程中要运用复述、精制和组织等策略;二是学习以后还要经常做提取练习。如果一个命题最近被激活过,那么再次激活所用的时间就会减少,提取速度就会提高(Ander-son,1990)。这相当于复习的作用。

 主    页  教师简介  课程简介  在线学习  案例实验  教学大纲  学习资源  影音资源  思考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