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录]
[教学目标]
[学习引导]
[知识体系结构图]
[练习、作业与思考题]
[学习资源]
|
第十一章 教学模式与方法 [返回章节目录]

[学习引导]
本章简介
本章主要介绍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学习本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了解现有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教学模式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本章要求学习者了解教学模式的概念、结构、功能、发展趋势及其教学方法的涵义、分类、发展趋势等。本章教学的重点是在掌握了各种国内外较为常用和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基本理论基础上,再结合实际能够把教学模式与方法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从而达到学有所用。建议教学中结合教学实例来对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讲解。
1.教学模式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范型。它有五大特点:操作性、整体性、简约性、开放性、针对性;它分为五大结构,即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评价。教学模式的作用最主要的在于它起着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中介功能,为建立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畅通联系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具体来说,可以从提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与转化教学原理,指导教学实践两方面加以理解。
2.我国现有的教学模式是既有国外教学模式的中国化,还有本国各种教学活动方式的提升和概括。主要有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示范—模仿教学模式、目标—导控教学模式、集体教学模式。二战以来,在其它国家的教育领域里出现了诸多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概念获得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合作教育”教学模式等为其主要的代表。
3.教学模式的不断变革使其呈现以下趋势: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趋向科学化;由以“教”为主向“学教并重”转化;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模式的目标趋向情意化。
4.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
5.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精神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强调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技能的形成、能力发展和个性展示。它把学生看成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理解地去掌握知识。注入式教学的主要精神是把学生看成被动的教育对象,不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只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生吞活剥、呆读死记,抑制了学生的思考力和创新精神,既不利于真正领会掌握知识,又不利于学生的智慧的发展。并且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在其各自的特点上有明显的不同,这也是正是启发式教学成为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的原因所在。
6.国内外的教学方法改革动态
通过总结和比较筛选,把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四大类十种,即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中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中有参观法、演示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中有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中有讨论法、研究法。教学方法在当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国外创建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在这些新的方法中,有三种在国外有很大的影响力,它们是发现式教学法、范例式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
7.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说,教学方法的发展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趋势。与以往相比,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趋势,即从教学方法的产生方式来看,由归纳生成方式向演绎生成方式发展;从教学方法研究的重心看,由“要素研究”向“过程研究”发展;从教学方法的外在表现形式看,教学方法向多样化和综合化发展,教学方法体系向复杂化发展;从教学方法的直接价值表现形式看,由单维取向向多维取向发展;从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关系上看,由教学方法被动依赖教学手段向二者积极配合发展。
通过知识结构图,您可以全面了解本章重点,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安排学习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