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三章第二节
|
|
一、国外数学课程发展的历史 正规学校产生于17世纪。17世纪起,西方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科学技术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加细,自然科学分化为不同的门类。社会的迅速发展开始冲击以宗教为主要课程的教会学校。英国弗兰西斯·培根首先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主张学校应当讲授自然科学知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倡导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实施“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后经赫尔巴特,斯宾塞的继承发展,形成了历史上第一次以严密理论体系出现的学科中心的课程论。“就是分别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数和期限”。他们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从外部灌输知识,进行塑造。在学科课程论中,数学是重要内容之一。 在学科课程论确立了近代学校课程体系之后,大约在19世纪初,发生了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学派之争。反映在课程论上,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 形式教育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认为认得心智活动可以分成若干器官。如记忆、思维、意志、情感、注意,等等,这些官能可以彼此分离,单独训练。例如,记忆力、思考力等都是官能,前者可用外语来训练,后者可用数学难题来训练。他们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人的官能的发展,而不在于传授知识。因此,主张数学应当成为主要课程。 实质教育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作基础,它与形式教育相对立。联想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由一些不可再分的元素所合成,观念联想是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实质教育认为,教育应该追求实质的目的,主要的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以实际有用的知识,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包含着官能的训练,无需特别提出发展智力的任务,因此象数学难题等没有实际用处,应当排除在课程之外而必须交给学生实际有用的知识。 两派争论近一百年,他们的理论都有可取的一面和偏激的一面。形式教育过分重视智力发展,而没有考虑教育要给学生的生活需要和社会生产需要做好准备。实际上,教育必须交给学生必要的知识,而不能只以训练官能而设置相应的课程。实质教育比较重视知识教育,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把智力发展看作教育的自然产物,也太片面了。现代的课程论已把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了,作为设计课程的重要原则之一。 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以电力的发明和利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资本主义大工业更需要培养能够随时转换工种,满足生产多方面需要的熟练工人。为适应这种形式,美国产生了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运动,相应地提出了“进步教育”的课程论,即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论,建成为活动课程(或内在论)。活动课程“认为课程应试一系列的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杜威认为组织到各科教材里的事实和真理,本身不过是生活的经验,它已包括在儿童的生活经验之中。因此,主张把每门学科知识恢复到经验的状态,使其成为儿童生活的内容,变成个人直接体验的状态,使教材心理化。这就要“把东西教给学生去‘做’,不是把东西交给学生去‘学’”。只有通过“在做中学”、“从经验中学”所得的知识才是“真知”。他提出的活动课程有如下五个特征:(1)课程的中心不是各门科学知识的间接形式教材,而是儿童活动、生活的经验。需通过改造经验,自己获得知识。(2)选材的依据不是社会生产的需要,而是儿童的需要和兴趣。(3)课程的组织不是多学科的分科并进,而是综合性的单一课程。(4)课程的顺序不考虑逻辑结构,只强调心理结构。(5)课程进步无严格规定。 杜威的活动课程理论,在揭示学科课程的弊端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的意义,比如把教学从教的外在重心转移到学的内在重心上来,重视儿童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这种理论排除了系统学习人类积累的知识,违背了教学的认识规律。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校盛行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以茨康、拉格为代表,在实际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改造主义的教育学派,其基本出发点是杜威的“进步思想”。强调点滴改良只适用于“社会稳定”时代,而资本主义国家正处在动荡不安的状态,于是提出了围绕社会改造的“问题中心”,组织学校课程。故有人称它为问题中心课程论。 问题中心课程论并不排除活动课程论,只是对其改良而已。按照这种理论所设计的课程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生活问题为中心的课程,另一类是核心课程。核心课程介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之间,它打破了学科界限,从问题出发,把两三门学科结合在一起,由一个或几个教师组成教学小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进行教学,每次教学活动实在一个连续的单位时间(如二、三节课)内进行。组织教材的原则是既强调内容,又强调学生的兴趣活动。 20世纪50—70年代,由于出现了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开始了第三次技术革命。它正向纵深和广阔两个方面连续发展。科学对生产的指导作用更为突出。科学的应用主要地已不仅在于发展单项技术,而在于开辟新的技术领域,建立完全新型的工业。任何重大的新的技术领域的出现,不再来源于单纯经验性的发明创造,而来源于系统的、综合的科学研究。知识、信息的“新陈代谢”加快,亢进速度惊人。这给以接受前人知识为主要任务的儿童、青少年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解决有限的学习时间与知识急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有心于改革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竟相提出了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