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36.略

37.略

38.略

39.略

40.略

41.略

42.答:在上课前,教师要为上好课而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就是备课。
备课的工作内容包括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内容、阅读参考资料、了解分析学生的情况、确定具体恰当的教学方法或模式、制定阶段的教学计划和设计每一课时的教学方案等。
43.答:钻研教材要作好以下工作:
①弄清教材的基本要求。②沟通知识联系,把握教材知识体系。③确定重点、难点、关键。④为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材料。⑤备好习题,正确组织练习。

44.第一,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同时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关系:
①教师的主导作用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关系;②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③讲与练的关系;④新与旧的关系;⑤深与浅的关系;⑥多与少的关系;⑦“活”与“死”的关系;⑧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要层次分明,前后贯通,结构严谨。
第三,语言表达要求做到:
①教育性:既教书,又育人。
②启发性: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③科学性:准确、清楚、精炼。
④针对性:适应学生年龄、教材内容和接受情绪。
⑤直观性:语言要生动、形象、有趣,浅显易懂,深入浅出。
⑥自控性:掌握语言品质、信息程序。
⑦反馈性: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反应,讲话要注意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第四,板书要有计划,布局要合理,要富有启发性;格式要规范化,字迹要清晰;主次要分明,便于观察、思考、记忆。

45.略

46.略

47.略

48.答:说课的内容可能概括为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
3、数学说课的基本要求:①定位准确;②主次分明;③思路清晰;④方法灵活;⑤衔接流畅;⑥创新务实。
49.略

50.略

51.略

52.略

53.略

54.略

55.略

56.略

57.略

58.略

59.略

60.略

61.略

62.数学教育评价是全面搜集和处理数学课程与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从而做出价值判断、改进教育决策的过程。

63.成长记录袋是“学生作品的有意收集,以反映学生在特定领域的努力、进步或成就。它必须包括内容选择过程中的学生参与、选择的指南、评分的标准,以及学生自我反省的证据。”(Arter & Spandel, 1992)。

64.表现性评价用以测试我们最关心的东西,即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这种形式的评价要求教师观察学生的行为或对那种行为反思的结果。

65.答:数学教育评价主要包含的对象: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评价。

66.答:数学学习评价的目的可以分成三个不同而又相互依赖的方面:
1、提供信息:
①给学生个人提供有关表现的绝对信息和相对信息,包括学生在内容掌握中的强项与弱点、活动的质与量、学习习惯等等,如他目前掌握了什么?掌握的与以前相比有何变化?…。将这些信息提供给学生的最终目标是帮助他们进一步改善处境或取得发展,使他们能掌握必要的手段,以调整并控制自己的工作、学习及其结果。
②给教师提供有关学生个人的情况与发展信息,提供有关学生集体的教学效果。
③给家长、学校等提供信息。
2、建立决策或行动的基础,调节、控制教育体系以及学校、教师及其教学,特别是各种课程的修改或改革。对学生而言,评价具有控制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起到抑制或强化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3、社会现实的形成,亦即数学教育评价对学生、教师、学校的社会现实会产生强烈的影响。对学生而言,评价及其结果将直接影学生对数学学习精力与时间投入的优先次序、对数学学习的习惯与态度、对竞争与社会(尤其是学校生活)的态度等等。

67.答:数学教育评价的功能:为学生提供信息;教育系统提供信息;为教师提供信息。

68.答:学生数学学习评价包括这样几个方面: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能力;数学学习态度与情感。

69.答:评价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适当,是否遵循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并能够根
据实际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
②教学目标是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③教学内容是否围绕教学目标选取,并契合学生的承受能力和发展需求。
④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遵循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要求,并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学
生学习兴趣。
⑤学生的参与度与参与面是否足够深广。
70.答:表现性评价的适用范围:①结构性表现测验。结构性表现测验可以是纸笔表现,也可以是非纸笔表现。这里的纸笔表现不同于传统的纸笔测验,它是一种强调在模拟情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和评价方式。②口头表述。如课堂演讲、辩论等。③模拟表现。模拟表现是为配合或代替真实情境中的表现,局部或全部模拟真实情境而设立的。④实验或调查。实验或调查包括自然的和社会学科,可以是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实验室实验。⑤作品。⑥项目。⑦扩展型项目。

71.答:尽管表现性评价在教师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它也有局限性。表现为:第一,这种评价方法比较费时,因此美国学者Osterhof指出表现性评定适合单个人或小组评定,而不适合人数过多的学生评价;第二,表现性评价的信度问题(reliability),即在评分过程中,由于评分标准不一致而导致对同一学生行为给出不同的评判。解决的办法之一是增加观察次数,但这种多次观察需在一定时期内完成。为使描述学生行为表现的资料收集工作便于进行,建议教师将表现性评价与档案袋评价合并使用,这样,可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

72.略

73.略

74.略

75.略

                                                                                       返回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