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础学习
课件演示
资源导航
 
 
扩展学习
 
 
 
.
 
 
 
 
 
 
 
 
 
 
 
 
 
 
 
 
 
 
 
 
 
 
 
 
 
 
 
 
 
 
 
 
 
 
 
 
 
 
 
 
 
 
 
 
 
 
 
 
 
 
 
 
 
 
 
 
 
 
 
 
 
 
 
 
 
 
 
 
 
 
 
 
 
 
 
 
 
 
 
 
 
 
 
 
 
 
 
 
 
 
 
 
 
 
 
 
 
 
 
 
 
 
 
 
 
 
 
 
 
 
 
 
 
 
 
 
 
 
 
 
 
 
 
 
 
 
 
 
 
 
 
 
 
 
 
 
 
 
 
 
 
 
 
 
 
 
 
 
 
 
 
 
 
 
 
 
 
 
 
 
 
 
 
 
 
 
 
 
 
 
 
 
 
 
 
 
 
 
 
 
 
 
 
 
 
 
 
 
 
 
 
 
 
 
 
 
 
 
 
 
 
 
 
 
 
 
 
 
 
 
 
 
 
 
 
 
 
 
 
 
 
 
 
 
 
 
 
 
 
 
 
 
 
 
 
 
 
 
 
 
 
 
 
 
 
 
 
 
 
 
 
 
 
 
 
 
 
 
 
 
 
 
 
 
 
 

专题一:低维体系

   

一、分形 维数与分维

二、体系的维数与物理性质的关系

三、准一维和准二维体系的实例

四、介观系统 纳米与团簇

   

    1995年,著名凝聚态物物理学家冯端院士香山科学会议上作题为“凝聚态物理学及材料研究的前沿问题

”的报告,阐述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材料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他指出:”凝聚态物理学的—些基本理论(如固

体能带理论、点阵动力学理论……)很有成效,运用这些理论已成功地说明了铜、铅等金属的导电性;锗、硅及

砷化镓等材料的半导体性质;铁、钴、镍及—些稀土金属的磁性;锡、铌等金属与合金的超导电性……当今,

应用能带理论有可能对晶体的特性参量进行依据第一性原理的从头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令人满意。这样的理论

计算可以作为进一步发展材料的依据。正因为这方面理论相当成熟,要在一些正常金属和元素或化合物半导体

中发掘出前所未知的令人诧异的物理性能也就比较困难了。因为底牌已经亮了出来,牌局的兴趣比就减。 要发

掘出新的物性看来是要另辟蹊径了。”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凝聚态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不仅从有序体系(晶体)发展到部分有序

(准晶体)和无序体系(非晶体);从无机物质扩展到有机物质(液晶、高分子聚合物等);而且从三维固体扩展到

低维、分维体系。人们致力于探索“如何通过设计和控制材料细微尺度上的微结构,从普通材料中发掘并获得

许多意想不到的,崭新的物理性能”。                        

一、分形 维数与分维

1、分形简介

    1975年,一个名叫芒德勃罗的科学怪杰受到儿子拉丁语课本的启发,决定根据拉文“Fractus”创造一个英

文新词“Fractal”,用以描述他20多年来整日苦苦思索的研究领域—用一种新的几何学统一描述自然界及人类

社会普遍存在的各种不规则现象。

    所谓分形,通常指一类具有伸缩对称性或自相似性几何图像,图 1给出了几个美丽的分形图形,由图可以

清楚地看出分形图形的特点: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某种自相似性,整体具有多种层次结构,从整体分割出来的

局部能体现整体的基本特征。

 

    分形无处不在,山川、河流、云朵、曲折的海岸线、美丽的雪花、大脑皮层皱褶、血液微循环管道……均

是分形,同样,彭罗斯拼砌、各种多孔材料、金属裂纹、聚合物、渗流集团……也是分形。自然界或实验室中

许多体系都涉及到分形结构,分形理论为研究这些复杂对象的基本特性及内在规律提供了简明的方法,所取得

的成果令人瞩目。分形理论架起了沟通结晶材料与无序系统之间关系的桥梁。

2、豪斯道夫的维数定义

    所谓“维数”是抽述一个对象的几何特征的无量纲量,它反映几何对象占有空间的程度。通常所说的“维

数”指欧几里得维数,它表示描述—个几何体所需要的独立变量数,例如零维、一维、二维、三维分别表示点

、线、面、体。但是这种简单直观的维数定义对于一些复杂的几何体系难以应用,需要有更普遍更适用的定义

。1919年豪斯道夫(Hausdorff)提出了一种对维数下定义的方法:

    我们知道,要测量一个几何体的长度(或面积和体积),必须用“尺子”,所得到的数值与测量时所用“尺

子”的长度单位有关。例如,对于—维的线,当用ε作单位长度来度量时,读数将与ε成反比,得

而对于二维的面,则可以用 的方块来覆盖它,因此

显然,对于三维的体,则有

推广到一般形式,对于 d维的几何体,有

式中 U是ε=1时测量所得到的数值。如果将测量所用的“尺子”的单位长度缩小k倍(即ε变成为ε/ k ),则

该测量所得到的数值放大N倍,变成 NM (ε),有

结合 ,可得

于是

这样的维数定义具有更深刻的含义,允许的维数可以是分数。常驻用来计算各种分形的维数。

3.分维

    分形的维数称为分维,一股不是整数。请看图2给出的典型分形图形。其中(a)为康托(George Cantor)集

合,其形成方法为:取一单位长度直线把它分为三等分,然后去掉中间一段,留下左右两个短线;对每一个短

线重复同样的做法,如此继续下去直至无穷.显然,在每一次分割中所得到的短线都是前一次的1/3。在第n步

后,线段的个数为 ,每个短线段的长度仅为原来长度的 ,即 ,因此康托线段

的维数为

图 (b)称为科赫(Koch)曲线。它是这样构成的:将一长度为 的直线分成三个相等长度的基本线段,用等长

的两个线段代替中间的一段,如此重复下去,始终对新生的曲线的每一线段重复上述步骤。这样就得到越来越

长,且看起来越来越粗的自相似曲线,它好像要覆盖—定的面积。对于第n次迭代的图形,共有 个线段,

每个线段的长度为 ,所以科赫曲线的豪斯多夫维数为

图(c)所示为席尔宾斯基垫块,其构成方法在图中很清楚地显示了出来,它的维数为

<<返回页首>>

二、体系的维数与物理性质的关系

    在固体物理学中,通常把二维和一维体系作为二维情况的特例,由于一维和二维模型简单,计算比较方便

,往往先求得—维和二维情况的解析解,然后将所得到的结论直接推广到三维固体上去。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

现,某些准一维和准二维体系具有三维体系所没有的许多新性质 (如量子霍尔效应等),这说明凝聚态体系的

物理性质与体系的维数有密切的关系。

    事实上在自由电子模型中计算电子的能态密度时已经发现g( E )与E的关系与体系的维数有关。理论计算

表明:对于三维体系, ,随着E的减小g( E )逐渐趋于零;而—维体系正好与三维情况相反,

,E减小而g( E )逐渐趋向无穷大;二维体系的g( E )等

于一个常数(图3)。这说明了体系的维数不同,其结构特征不同,能谱也不

同,将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因此,对低维体系的研究具有独立的意义

。它们不—定是三维体系的特例。

<<返回页首>>

三、准一维和准二维体系的实例

1.一维导体

    虽然导电高聚物和导电有机化合物材料的空间几何结构是三维的,但是它仅在某个特定的方向上导电,所

以我们称这一类材料为—维导体。这些材料的结构特点是:原子或分子组成链状,垂直于链方向的电子间相互

作用微弱,而在链方向上的电子间相互作用较强。

    由于具有相互作用的原子或分子的电子态可以形成一个导带,因此沿

着链的方向电子有较高的迁移率.而链与链之间电子几乎不发生跃迁。当

然,—维导体的导电机理并不像金属那样简单,目前仍在研究之中。 典型

的一维导体有TTF(四硫代富乙烯)和TCNQ(四氰基醌并二甲烷),它们的分子

式及晶体结构如图4所示。此外,掺杂的聚乙炔 也是受到重视的准

一维导电材料,随着掺杂浓度的变化,导电率可提高十几个数量级,从绝

缘体变成半导体或导体。

2.准二维体系

    准二维体系通常有以下几种:具有层状结构的化合物,厚度很小的薄膜,人工制备的特殊界面结构(如半

导体表面、界面),某些衬底物质(如液氦)表面上吸附的单电子层等。

3.超晶格

    1970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江崎和朱兆样提出丁超晶格概念。他们设想用两种晶格匹配较好的半导体材料交

替地生长周期性结构,每层材料厚度在100nm以下,如图4(a)所示。这个设想在1972年用分子束外延设备实现

了,这标志着人们不仅能利用自然界中已存在的晶态,而且可以人工制造新型晶态。

    超晶格使电子在生长方向的运动受到限制。若电子只能在垂直于生长方向的平面内运动,则这个平面称为

量子阱[图5(b)]。如果把电子的运动进一步限制在一个线度上或—个盒内,它们的在空间尺度都在100nm以下

,则分别称为量子线[图5(c)]或量子点[图5(d)]。这样便使电子系统成为二维、—维或零维的低维系统。

    超晶格是由两种材料组成的,改变两种材料的参数和层的厚度就可以人为地调节超晶格的能带结构及其特

性,所以也称作“能带剪裁工程”。大量的研究结果发现,选择不同的材料,设计具有不同紫禁带宽度和光学

性质的量子阱,可用于制作性能比天然晶体材料更好的新型光电子器件。

    自从计算机问世以后,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计算速度更高的机器,而电子计算机的速度受到材料限制。据

报道,一种计算能力比目前最快的计算机速度快 1000倍以上的超级计算机将有可能伴随—种光双稳态器件的

问世而设计出来,这就是光计算机。光双稳态器件的依据就是超晶格、量子阱的一些特殊物理性质,1990年美

国贝尔实验室利用这种电光器件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光学处理器,为制造光计算机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返回页首>>

四、介观系统 纳米与团簇

    当人们把目光注意到低维体系,电子的波动性就不能不考虑了。以相干量子输运现象为主的介观物理应运

而生,并成为凝聚态物理学当今的热点。

    介观系统是指能表现出微观体系性质的宏观微小体系。介观样品的尺

寸一般为微米或亚微米量级,其物理性质与体系中的电子态具有的量子相

干性密切相关,它们表现出来的一些奇特性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

前景。介观系统的提出,填补了宏观系统与微观系统之间的空白,一方面

,它表现出了许多特殊性质,需要用量子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原理来加以

理解;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实现在宏观条件下研究量子行为、理解宏观系

统性质的一个途径。介观系统的物理性质与电子的量子相干性密切相关,

这正是引起人们重视的原因。利用量子电子干涉效应可制成量子干涉电子

器件。例如量子干涉三极管,虽然其机制尚不十分明了,但这种器件功率

甚小,绝不是现有晶体管的替代品,而是—种从原理到制造工艺到现象都

完全崭新的新一代电子器件,其各种用途还等待着人们去开发。 最后,

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团簇。团簇是由几个至几百个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的相对稳定的聚集体,其空间尺度为 m。团簇的结构与性质

既不同于单个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固体或液体,它是介于原子、分子与宏

观固体之间的一种物质形态。

     团簇这种物质形态在自然界中普通存在,例如在大气中就有各种原子簇或离子簇。实验室中可以通过离子

溅射,激光蒸发等方法产生原子气,再经冷凝而形成团簇。最早获得的碳团簇 就是由激光蒸发方法获得的

。在团簇结构中, 最引入注目。它的结构为一截角20面体,形态像个足球(图6),直径大约0.71nm。这个

截角20面体,有60个顶点,32个面,其中12个面是五边形,20个面是六边

形。每个碳原于都占据一个顶点,它和相邻的碳原于形成一个双键和2个单

键。这种结构显然不同于石墨与金刚石,是碳元素的第三种结晶形式。近

年来人们通过质谱、红外和紫外光谱、X射线照射、拉曼光谱和扫描隧穿显

微镜等实验手段对 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除了测定 的分子结构外

,还对团簇如何聚集成固体材料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这种研究有助于了解

如何从原子,分子成长为固体的具体过程。

    此外,由纳米尺度的团族聚集成的纳米材料,见图7,具有很重要的性

质和应用价值,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