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五编>>第一章>>第三节(2)
[上一页][返 回]


  2.宋代散文

  明代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标举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为唐宋古文八大家,可见散文在宋代的建树之卓著。
  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是以复古为号召的文学革新运动。古文方面,在欧阳修、王安石和苏氏父子的大力倡导之下,继承了韩愈、柳宗元等的成就,进一步摆脱汉魏以来辞赋家的习气,一直影响到明清的许多古文家。
  这里要特别强调: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当中,欧阳修处于“领袖”的地位,他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领导了宋代的古文运动,最终建立了平易、流畅、自然的宋代散文新的风范。继欧阳修之后,“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王安石等作者,努力继武欧阳修,创作了大量言之有物、艺术技巧娴熟的散文作品。其中,苏轼的诗文写作成就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最终胜利结束。
  与唐代相比,宋代散文名家多,名篇更多,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秋声赋》、《五代史伶官传序》,苏轼的前、后《赤壁赋》、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游褒禅山记》、曾巩的《墨池记》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构。
  前人曾认为“自秦汉以来,文莫盛于宋”(宋濂《苏平仲文集序》),不论这种观点是否过誉,但宋代散文平易流畅的风格,对后代散文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宋代散文特色

  比较地说,唐代散代散文追求气势充沛、豪健宏丽,而宋代散文则追求婉转畅达,平易自然。

  3.宋词

  词在宋代的臻于极致一如诗在唐代的状况。词作为从隋唐以来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经过了“花间”、南唐词人的辛勤培育,终于成为代表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文学样式。
  宋词流派众多,名家辈出,如北宋的柳永、张先、苏轼、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南宋的张孝祥、张元干、辛弃疾、刘过、姜夔、吴文英、王沂孙、蒋捷、张炎等,体制上有小令、有长调,风格上有婉约、有豪放、有清雅、有质实,题材方面,“无事不可入,无意不可出”,诗能涉及的领域,词也几乎都能涉及。


  宋代参与词的创作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犹如唐人之于诗。据《全宋词》辑集所得,宋词作者凡一千三百多人,作品计两万余篇。词在宋亡以后并未完全衰退,元、明两代,词运虽然式微,但清代词学中兴,又有不少名家远承宋词遗风余绪,各擅胜场,表现了宋词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按照时间脉络简述宋词发展的基本过程

  北宋初期词家如晏殊、欧阳修,主要还是沿南唐词人的道路发展,写的多半是个人的离愁别绪。同时的柳永开始大量写慢词,表现比较浓厚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对后来的通俗文学的影响比较显着。
  北宋中叶,到苏轼出来,把向来局限于写儿女柔情的曲子词改变为可以多方面表情达意的新诗体,从而开启了宋代豪放词风。
  南宋初期,由于宋金两国剧烈的民族冲突,最早形成了初期的爱国词派。代表作家:岳飞、张元干、张孝祥。他们的词作上承北宋苏轼,下开以辛弃疾为代表的南宋爱国豪放词派。辛弃疾词更加充分地继承了苏词的革新精神和豪迈气概,用词来表现自己的爱国热情,把宋词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成就都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围绕辛弃疾,一直到南宋结束,形成了词史上所谓的“辛派词人”。
  然而词从晚唐五代以来一直带有比较浓厚的脂粉气味和感伤情调。这种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有所发展,这就是适应北宋没落王朝大晟府的设置而出现的周邦彦等大晟词人,以及南宋中叶以后为这偏安小朝廷点缀升平的姜夔、吴文英等格律词派的形成。他们的影响远及清初的浙西词派和清末民初的封建遗老。
  从艺术表现看,北宋前期多即景抒情,情辞相称,即间有铺叙,也层次分明,气局浑成。到了后期,显然出现两种不同倾向。一种是走清超豪迈一路,往往信笔挥洒,直写胸臆,即偶有比兴,也辞意显豁。一种是走典雅工丽一路,一般是雕章琢句,音律谐协,还讲求左右盘旋,回环吞吐,好象有什么深衷密意,欲言难言,实际不过个人名场或情场上的失意。
  南渡以后,前者由清超豪迈转到悲愤激昂,有时还通过奇情幻想表现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心;其末流不免于粗犷叫嚣,架空高论。后者更选调研辞,摹声揣色,以消遣闲情,粉饰现实。但也有个别作者运用这种手法,迂回曲折地表现他对现实的观感,如王沂孙在宋亡以后写的咏物词就是如此。

  ○作业题目:请参照以上内容试述宋词演变的基本过程。

  要求:1、体现自己理解、把握的角度;2、补入作家:李清照和史达祖、蒋捷。

  □参考书目:南宋张炎《词源》 各种文学史、词史

  ○练习示例:宋词演变过程的简述 

  词从晚唐五代以来已经形成了绮靡婉约的作风,人们习惯于用它来写艳情。它从民间到文人手里也还不算太久,没有象诗那样的得到他们重视。在诗里,他们好象总要显得正经一点才象样,而在词里却不妨放肆一点,随便一点。这样,他们在词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有时却显得坦率一点,也真挚一点。另一方面是由于晚唐五代词人写来写去不出于一点男女的离情别绪,却正好为宋人留下更其宽广的余地来驰骋他们的才情和笔力;不比古近体诗,在唐人已经占领了各方面的主要阵地和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之后,宋人就较难同他们争雄竞胜。因此宋词作家的数量虽不能同诗家相比,作品的内容也不见得比宋诗更丰富,艺术上却表现了更多的特色和独创性。前人以词为宋代的代表文学,我们还不能同意,但从一代文艺作品应具有自己独特的时代风格看,它还是有一定理由的。
  宋词最初继承晚唐五代婉约绮丽的词风发展。然而由于北宋封建文化的高涨和文人政治地位的提高,在范仲淹、欧阳修等部分作品中,即景抒怀,气象已自不同。到苏轼更矫首高歌,时见奇怀逸气,在婉约词家之外别立豪放一宗,开南宋张孝祥、辛弃疾等爱国词家的先河。尤其是辛弃疾的作品,悲歌慷慨,志气昂扬,足以警顽起懦,激励人心,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两宋词家的最高水平。

○文人与歌妓

  苏词在北宋的影响还并不显着,他门下的秦观和同时的贺铸主要还是继承五代词家和柳永的词风发展。柳永多作慢词,多从都市生活汲取素材,在当时市民阶层中传唱最盛,但主要还在表现男女的离情别绪和悲叹个人的沦落江湖,格调还是不高的。到北宋后期,以周邦彦为代表的大晟词人更以典雅工丽之词为这没落王朝点缀升平,把宋词引向了脱离现实的道路。南宋中叶以后的词家如姜夔、吴文英、王沂孙、张炎等,虽面目各有不同,主要是继承周邦彦的词风继续发展的。
  由于宋代封建文化的高涨,妇女知书能文的渐多,词的传统风格又有利于抒写“闺情”,因此宋代还出现了一些女词人。生在南渡前后的李清照,既在词里描写她深闺孤独无依的生活,同时还抒发她南渡以后国破家亡的痛苦心情,在两宋词家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著名学者谈词学二十世纪词学的传承、变革与格局建构

  4.宋话本和宋戏剧

  由于商业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的壮大,宋代的通俗文学相当发达。其主要样式是话本和戏剧。
  首先,话本的成就尤其值得重视。宋代出现的各种话本及讲唱文学,它们面对广泛的中下层人民,运用通俗的语言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直接反映了都市生活和市民的思想感情。
  话本是说话艺人的底本,包括小说、讲经、讲史、合声(生),其中小说、讲史因为故事性强,特别受欢迎。现存宋人小说话本多散见于《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以及明人冯梦龙的“三言”之中。其中《错斩崔宁》、《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等,都是优秀的话本作品。
  讲史话本又称“平话”,现存的讲史话本,有《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等。《宣和遗事》中已经出现了梁山泊中的人物和故事。它对《水浒传》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宋代的南戏以及金代的“院本”,在体制和题材等方面为元杂剧、明传奇的产生准备了条件。这些新的文学现象的出现,不但使宋代文学呈现出一种新面目,并且使中国文学开始向小说、戏曲的繁荣阶段过渡。
  总之,从《碾玉观音》、《错斩崔宁》等话本小说及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看,作者运用白话这种新的文学语言,塑造小商人、手工业工人等新的人物形象,表达他们争取婚姻自由、反对封建压迫的斗争,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对后世戏曲、小说有深远的影响。

  5、宋代的文学批评

  随着创作的繁荣,文学的理论批评也有所发展。宋人诗论文论,散见各重要作家诗文中的,如梅尧臣之论情景,苏轼之论辞达,陆游之论“躬行”,都是他们长期创作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对我们今天还有启发。专门著作如严羽《沧浪诗话》,虽偏于风格、体制的探讨,仍往往有独到之见,其影响下及明代前后七子的诗创作和清王士祯的诗论。诗话这种文学评论的形式,元明以来继作尤多,而且在词、曲、骈文、小说等领域也出现它的支流别派。

 

[上一页][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