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五编>>第一章>>第三节(1)
[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


第三节.宋代文学的历史地位与文学发展的分体概述

一、宋代文学的历史地位

  宋代的散文、诗、词,继承唐五代的成就,继续有所发展。话本、戏曲、说唱文学更为元明以来小说、戏曲的繁荣准备了条件。

  其在中国文学演变进程当中的历史地位归纳地说有以下三点:

  1、文学体裁比之前代更加多样化。其中,诗词散文对以往的发展成就,具有总结作用;同时它的小说、戏剧开创了进一步发展的道路;

  2、宋代文学的更加繁荣表现为三多:作品数量更多,作家人数更多,创作流派更多。在这一发展的态势当中,进步与落后、雅和俗的两种创作倾向更加显着地对立起来,在其发展的流程当中彼消彼伏。

  3、出现了数位成就卓著的女作家,以及民间作家。这一点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可以这样说:仅仅出了一个李清照,已经足以让宋代文学有了自己骄傲前后的资本。

 二、文学发展的分体概述

  1、宋代诗歌

  在达到艺术巅峰的唐诗面前,宋代诗歌要另辟新境、独立异帜是十分困难的,但宋代诗人最终实现了这个目标。这其中经历了艰苦探索的历程。
  北宋前期,诗坛有白体、晚唐体、西昆体,分别以白居易、贾岛、姚合、李商隐为仿效对象,诗风沿袭中晚唐模式。
  欧阳修倡导诗文改革,宋诗的独特风格开始显露端倪。
  北宋中叶,随着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的登上文坛,展示了各自鲜明的个性,并拥有了相当的号召力,宋诗开始走向繁荣之路,体现了与唐音各具诗学特征的“宋调”。在诗歌史上影响深广的江西诗派,即在此时形成。
  南宋前期,政局的激烈动荡,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巨大变化,使不少诗人改变了侵染已久的江西诗风,而转而继承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优良传统,表现炽热的爱国情怀,其中以陆游的成就和影响最大。杨万里、范成大也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家,前者以自然、幽默、活泼的“诚斋体”独标一格,后者以感时和田园诗作着称。
  南宋后期,四灵派、江湖派比较活跃,但成就却无法与前期诗人相提并论。宋朝灭亡前后的文天祥、汪元量、谢翱、郑思肖等诗人,或抒抗元之志,或抒故国之思,悲歌慷慨、忧心如醉,使宋诗发出了最后的一缕光辉。
  和唐诗相比,宋诗数量更大,作者人数更多。在艺术风格上,宋诗也自具面目。

  ○宋诗的成就与特色

  基本特点: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崇尚瘦硬有力的表现风格(唐诗总体风格一般可以概括为:情韵摇曳,浑雄自然,境界含蓄)
  对此近代学者作过深刻的阐述。
  钱钟书《谈艺录》“唐诗以风神情蕴擅长,宋诗以筋骨见胜。”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宋诗在情蕴方面却实不如唐诗。”
  缪钺先生《论宋诗》一文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酝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析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总之,宋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种主要范式,对后代诗歌产生的影响是巨大、深远的。

  ○唐宋诗之争

  读惯了唐诗,乍读宋诗,我们会觉得不适应,因为这简直是不同的两种诗。唐诗当然是无可置疑的典范,而对宋诗的评价就很有争议了。自宋人开始,就一直存在着崇宋和抑宋之争。宋末的严羽是反宋诗的,他说:“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欠焉。”而在宋诗派看来,看法就相反了,如清末宋诗派魁杰陈衍就说:与唐诗相比,宋诗“清而有味,寒而有神,瘦而有力。”两派观点立场迥异,但都深刻比较了唐宋诗的特点,如果我们跳出优劣比较的窠臼,如果我们不把唐诗为标准要求宋诗,或者相反,那么,我们的认识会更有价值。故此,当代学者王水照提醒读者:“不要用读唐诗的态度去读宋诗,也就是说,应该持有不同的‘阅读期待’。”

  关于唐宋诗的比较,可参阅的著作有: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缪钺《诗词散论·说宋诗》(上海古籍出版社)、陈衍《石遗室诗话》(《陈衍诗论合辑》本,福建人民出版社)。

  关于宋诗的读本,这里谨推荐钱钟书编选的《宋诗选注》

           

  ○钱钟书编选《宋诗选注》

  ◎宋代诗歌与诗派演变的简述

 

[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