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概论
Jiao Yu Xin Li Xue Gai Lun
 

 


从众行为

 

  (一)实验原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到的社会压力与团体压力,常常会产生符合社会要求或团体要求的行为与信念,甚至改变原来的观点或放弃原有的意见。

  (二)实验材料:18套卡片,每套两张,其中一张卡上画有一根标准垂直线段,另一张卡片上画有三根长短不等的垂直直线,里边只有一条垂直线与标准等长。

  (三)实验对象:不同职业的成人都可以选为被试,但每组中只有一个真被试,其他都为假被试。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1、主试者对被试说:请你们从三条垂直中选出一条于标准垂直线等长的来。2、实验中按控制的特殊情境实施。(1)每次实验只有一个真被试参加 ,让其余假被试一同参加实验;(2)主试者每拿出一套卡片,被试逐一回答,但规定先由几个假被试回答,真被试总安排在最后第二个回答。(318套卡片呈现18次,第1至第6次,假被试都作正确选择。但第7次开始,假被试都故意作出错误选择。(4)认真观察真被试的选择是从众还是独立。3、实验结束后,主试者要个别访问真被试的态度,询问其发生错误的原因。

  (五)实验结查处理:1、统计与分析真被试在假被试不正确选择情况下的从众、顺从与独立的次数。2、归纳与分析被试从众的原因。

  (六)实验结果介绍:心理学家阿希在1951年开始用此法作实验,

1965年、1958年又重复实验,结果颇为一致,实验结果发现:

  1、大约有1/41/3的真被试保持了独立性,每次的选择反应无一次从众行为。

  1 约有15/100的真被试平均作了总数的3/4次的从众反应,即从众行为。

  2 所有真被试平均作了总数的1/3次的从众反应,即12次中有4次从众。

究其真被试做了错误选择而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三种:

  1、真被试确实观察发生了错误,把他人(假被试)的反应作为自己的参考点。这是一种知觉的歪曲。

  2、真被试虽然意识到与他人不同,但却认为多数人的看法总是比自己的意见正确些。这是一种判断的歪曲。

  3、真被试明明知道他人的反应是错误的,但自己却跟着他作错误的反应。这是一种行为的歪曲。

    实验者认为,第三种情况是顺从行为,虽然行动上相符,但其内心却不以为然;第二种情况是从众行为,被试都相信大伙儿,属于这种情况的被试人数最多。

    华东师大心理学系师生于1982年重复了阿希的实验,被试是30名师大学生。实验结果与阿希所作实验结果相似。


相关链接:

从众

阿希的从众实验

132【标题】:谢里夫的从众实验

影响从众的因素



| 返回学习资源库|
《教育心理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