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概论
Jiao Yu Xin Li Xue Gai Lun
 

 


道德动机与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的影响的案例分析

 

    我们都知道尊老爱幼、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的道理,但当你刚刚坐下,一个老人就上车站在你身边时,你是否能主动站起来给老人让座呢?有人曾分析过在公共汽车上是否向老人让座的现象,结果发现人们有四种不同的表现:第一种人认为“同样花钱买票,凭什么我让你?”因而没让座;第二种的想法是“按说该让,可站到终点也够难受的,别人不让,为什么非得我让呢?”结果也没让;第三种人的想法是“身边站着个老人,觉得坐着怪不好意思的,”但是自己又不想站起来,于是眼望窗外,装作没看见;第四种人想“我怎么早没看见,让他老人家站了这么老半天”,于是很快地让了座。上述情况表明,在道德行为产生过程中,道德动机和道德意志是两种重要的中介心理因素。第一种人是非不分,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第二种人虽然有一定的道德观念,但并没有进一步转化为自己的道德动机;第三种人有了一定的道德动机,但是缺乏付诸行动的意志力;第四种人既具有道德动机,又具有道德意志,因而表现出高尚的道德行为。

    道德动机和道德意志是如何影响道德行为的呢?首先,在道德行为做出之前,个体要经历一番道德动机斗争。我们看到一个年迈体弱的老人站在自己身边,而自己却坐着时,我们会想到自己的道德义务并唤起情感体验,产生对老人的同情,进而激起给老人让座的道德动机和愿望。然而,道德行为通常表现为一种利他行为,做出这种行为就要与利己的动机相矛盾,因此,在把座位让给老人还是自己坐着的问题上个体就产生动机斗争。动机斗争的结果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利己的动机占优势,结果是没让座,另一种是利他的动机占优势,结果是给老人让座。在道德动机斗争和道德行为之间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道德意志。所谓道德意志,可以理解为一个战胜利己的道德动机和坚持排除内外障碍以努力实现社会道德要求的心理过程。最终能够表现出道德行为的人,是具有坚强道德意志的人,是能够战胜利己的动机,而表现出利他行为的人,因为道德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志意行为或意志行动。


相关链接:

道德意志



| 返回学习资源库|
《教育心理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