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概论
Jiao Yu Xin Li Xue Gai Lun
 

 


  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心理分析

 

  (一)我它取向

    我它取向是指人际关系中不把对方看作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完整的人,而看成是某种可以任意使用和处置的物体或工具,因而不能尊重他人的感情和人格,也不能体察他人的需要和愿望,其结果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二)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是指只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认识人和事,而不能意识到别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对人或事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自我中心强烈者,在待人、接物、处事当中只关心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而忽视别人的处境和利益,这种人与他人不可能建立起深刻的人际关系。因为,人际交往的目的在于满足双方的需要,是在互相尊重、互谅互让、以诚相见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常常喜欢自吹自擂、装腔作势、盛气凌人、自私自利。新一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特别应注意防止自我中心的倾向。

    (三)自我封闭

    自我封闭表现为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欲望掩盖起来,试图与世隔绝。严重者,对任何人都不信任,怀有很深的戒备,隔断了与他人的交往。由于人的本质特性在于社会性,"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发展只能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因此,自我封闭者严重损害自己的健康成长。

  (四)控制他人的愿望

    这是指操纵他人为自己的利益和需要服务,其中包含着对他人的不真诚。这种人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管别人的利益和愿望,采取一切手段为自己捞取好处,并以此为前提与他人交往,这就必定破坏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五)讨好与敬畏心理

    有这种行为的人往往与被讨好和敬畏的人关系比较生硬,情感和思想不能充分沟通。由于讨好者常常带有功利主义色彩,因此,这种行为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影响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

    (六)反抗与嫉妒心理

    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形成不合作甚至敌对的局面,嫉妒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甚至在行为上冷嘲热讽和采取不道德行为。嫉妒使人心胸狭隘、鼠目寸光,容易使自己产生怨恨、气愤、恐惧、孤独的心态。嫉妒常以打击别人、中伤别人为目的,因此,它是损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最卑劣的情欲。

    (七)怀有偏见

  如果对人对事缺乏公正的客观的评价,"戴着有色眼镜看人",那将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过分自卑

   自卑者对人际关系的变化十分敏感。在交际过程中畏首畏尾,一旦遭受到一点挫折,便怨天尤人。如果受到别人的耻笑与污辱,更是甘咽苦果、忍气吞声。此外,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还缺乏足够的耐挫力,经常把失败归因为个人的能力、个人性格或者命运,因而灰心丧气、意志消沉。

 

    (九)过分期待

    即自已设立的人际关系目标过高,难以达到,苛求别人太甚,均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如有些人期望别人都对自己微笑,都对自己热情,这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十)性情孤僻

    一个人如果性格怪癖,不愿与他人交往,别人也很难同他交往,人际关系是不可能正常发展的。性情孤僻者如果不注意及时纠正,会形成恶性循环。

    (十一)敌对与猜疑

    怀有敌对和猜疑心理的人,待人处事很容易偏激,对他人言行敏感、多疑与不信任,常使人际关系陷入僵局。猜疑是大学生之间进行交往的大敌,它不仅会使大学生之间人际关系松散,也会使同窗好友因疑心作祟而产生裂痕,甚至发展到对立面。

    (十二)害羞

    害羞是一种较常见于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状态,尤其在一年级新生、女同学和偏远农村来的同学。有害羞心理的人在交往中常表现出腼腆、动作忸怩不自然,脸色绯红,说话音量低小等。由于害羞者在人际交往中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影响到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十三)欺骗

  欺骗行为向来为人们所厌恶,它严重地妨碍人们之间的真诚沟通,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一种不信任感。有欺骗行为的人,与人不可能进行深交,即使有交往,也是逢场作戏,交往也不会长久。


相关链接:

人际关系

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的类型

人际关系的发展

影响人际关系的首因效应

人际关系测验

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



| 返回学习资源库|
《教育心理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