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卫生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作者】:王勇 宋艳春
【来源】:丹东师专学报,2000,1:94--9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加剧,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工业化、都市化,人口高度集中,造成了居住和交通的日益拥挤,等等。这些都可能给人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给当今人类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专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们在心理健康方面当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这种威胁。况且,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还有他们许多特殊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难免会造成不良的后果。所以,如何在大学里开展和加强心理卫生和心理咨询工作,使大学生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问题或压力可能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以增强他们的心理保健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增加身心健康,就成为大家迫切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作为社会上文化层次最高群体,作为国家和社会寄予厚望的未来的一代精英,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我学习与训练,掌握自我心理保健的各种知识与技能,达到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目的。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人体的健康不仅是指躯体生理上的正常,而且还包括正常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况"。这表明,如果人们只讲求生理卫生是很不够的,必须既注意生理卫生,又注意心理卫生,才能达到增强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心理和生理互相制约,不可分割,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分不开的。心理卫生一词实际上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1)指一门学科,称心理卫生学,它是从精神医学发展而来的。(2)指一种专业服务性工作,称心理卫生工作,其主要任务是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保持和改善对环境的适应,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以及治疗已经出现的心理疾病。(3)指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是每个人都应该讲究的。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一向被认为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如果仅仅从躯体疾患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由于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罹患各种严重躯体疾病的的确不多,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群体,可能情况大不一样。根据最近的有关研究和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上的确存在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在校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这一问题已引起了当前社会各界的关注。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包括个体的外界环境因素以及个体自身的心理素质等。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在心理素质上有着特异性,其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也有着明显的特异性,这里将根据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别探讨它们的影响作用及对抗的策略。一、环境变迁的因素对大多数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讲,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非常新奇,而又非常陌生的环境,这种环境的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入学学生的适应和调整问题。首先,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会增加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困难。大学学习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更强调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教师直接指导的减少,这与中学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学习内容又与中学有较大差异,学习的习惯和作息时间大部分由自己掌握,这就更增加了学习上的困难,例如,新生往往不知如何选择选修课,不知该学一些什么课程。同时生活环境上的变化也很大,主要指要自己独立生活,应付一切生活琐事,这对大多数大学新生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例如,有的学生生病了,不知道去医院看病,却给家长写信,让家长诊断。这个例子虽然极端,但无疑反映了新生中存在的生活适应上的问题。相对来讲,大学生对新的人际关系的适应要远比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困难。面对来自各地、风格特点各异的同学,如何建立协调、友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学生入学前一直生活在与自己熟悉的同学或亲人之间,人际关系相对稳定。而一旦进入大学就会面临重新结识别人,确立人际关系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进展将对整个大学生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最后,对新环境的适应也包括对自己地位变化的适应,这是大学生活适应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在我国,目前能进入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学习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这些学生在中学往往都是成绩较好或者最好的学生。而他们也往往习惯了这种地位。但进入大学后,各方面人才聚在一起,势必使大部分同学失去"先进"地位,而成为"较差"或"一般"的成员。这种地位变化越强烈,他们适应起来就越困难。实际上,这种地位的变化包括很多方面,首先是学习成绩,这不是最主要的,更多的是学习以外的方面:如交往能力,体育、艺术才能,组织能力等。使得几乎每个学生面临一个重新评价自己与他人,重新确立对自己看法的过程。这个过程会持续很长时间,而且容易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影响大学生之间正常的交往和学习。并且,极大影响着他们适应新环境的过程。总的来看,无论是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还是人际关系,以及自我地位变化的适应,都会极大地影响到大学生当时的心理健康状况。更重要的,如果这一问题不能解决,将会严重影响他们以后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二、人际关系与日常生活中的困扰因素人际关系问题不仅仅是新生中才有,它在大学生活中始终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要是处理与周围同学、老师、以及家庭、亲人、朋友之间的关系。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会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使得有的大学生不敢交往,不愿甚至不能交往。一般来说,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出现一些困难是难免的,但如果个体的人际关系严重失调,人际交往时常受阻,则表明个体存在着某些不良的心理品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自我封闭。有的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欲望掩盖起来,试图与世隔绝。甚至对任何人都不信任,怀有很深的戒备感,隔绝了与他人的交往。由于人的特征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的发展是在社会关系中实现的,所以,自我封闭者会严重损害自己的发展与成长。2、自卑。有的大学生常缺乏自信,过低地评价自我,在交往中畏首畏尾。如果遭受到一点挫折,便怨天怨地,忍气吞声。自卑心理主要来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这些大学生常把失败归因于个人能力,个人性格或命运,缺乏足够的耐挫力,这种结果使得个体的自卑心理得以强化,无法对自己采取积极的态度。3、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的目的在于满足双方的需要,是在互相尊重、互谅互让、以诚相见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而有的学生忽视象平等、互助这样基本交往原则,常以自我为中心,自吹自擂,盛气凌人,从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的交往必定失败。4、害羞。这是常见的心理障碍。具有害羞心理的人在交往中常表现出腼腆,动作忸怩不自然,说话声音小等特征,有严重害羞心理的人不善于交往,对交往采取回避的态度。由于害羞者在人际交往中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无法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常造成交往双方的不理解或误解,使交往以失败告终。5、嫉妒心理。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表现出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抱以嫉恨,及至在行为上冷嘲热讽,甚至采取不道德行为。嫉妒是损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最卑劣的情绪。嫉妒使人心胸狭窄,鼠目寸光,易使自己产生怨恨、气愤、恐惧、孤独的心态。嫉妒常以打击别人为目的,它是社会竞争中产生的一种以极端的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有害心理。三、重要的丧失与心理健康丧失就是失去。在大学生中经常出现的丧失主要有三个方面,即重要的人际关系的丧失,荣誉的丧失,以及自尊的丧失等等。这一类的问题尽管不占多数,但其影响却是相当大的。当然,这其中也会出现丧失亲人、朋友等事件,只是相对以上三种而言更加少见。重要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与家人、朋友,特别是异性恋人的关系。这些人际关系是个体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看重的。这种关系一旦丧失或出现问题,不仅仅会影响到他们的情绪以及学习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它们可能会极大地影响到大学生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对以后的影响。这种影响尤其在失去恋人以后。荣誉的丧失目前已成为一个很广泛的问题,尤其当前大部分高校实行奖学金制以后,很多自以为可以获奖学金但又没得到的人,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影响自己的名声甚至以后的前途的人(如考试不及格、作弊等)等等。这种丧失与自尊的丧失一样,对大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尽管总体来讲人数不多,但却是不可忽视的。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在对学生的处分或批评教育时应特别注意达到预期的效果。自尊的丧失很大程度上与自我重新确认有关,当然与荣誉的丧失和重要的人际关系的丧失也有一定的关系。自尊丧失的结果往往会带来自卑和抑郁,从这一类问题(自卑、抑郁)发生的频率来看,因自尊丧失或其它原因造成的自卑和抑郁是非常普遍的。总之,无论是什么样的丧失,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自尊心并且严重时会使他们情感和生活上产生严重的障碍。当然,很多人即使遭遇重要的丧失,也会很快重新调整过来,这并不等于说所有经历丧失的人都可以很快从丧失中解放出自己。有些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自杀等问题。四、冲突与选择尽管大学生的生活比较稳定,但他们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冲突与选择,如果按冲突的内容划分,大学生所面临的冲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专业学习与社会工作的冲突,所学专业与兴趣的冲突,学习、工作与恋爱的冲突,以及将来的计划中不同目标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对大学生们的影响是不同的。对有些人来讲,这些冲突的影响可能很小,而有些人则可能,出现影响较大的困难。当他们面临的冲突对他们影响较大时(如关系到工作的性质和前途时),要作出选择可能就比较困难了。
当面对冲突而难以作出选择时,往往是由于对冲突的性质认识不清,以及对自我的认识不清所造成的。事实上,大学生所遇到的各种冲突中,大多都不是非此即彼的,即不是选择其中一个就必须放弃另一个。例如,有些同学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或某一门课不感兴趣,而又非常感兴趣其它的活动。这样的冲突就不是,也不允许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因为既然是学专业,就必须认真学习,而绝不能放弃,同时对自己的兴趣也不应放弃。当然,大学生也面临许多"非此即彼"的冲突。如考研究生还是去工作,去国营还是合资公司甚至自己开公司,这都需要作出明确的选择,否则将一直影响着他们的情绪状态和工作热情。总之,不论什么冲突,都向大学生提出了适应环境,取得成功的更高要求,这其中主要是对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以及自我独立发展的要求。这一问题解决得好坏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五、家庭环境与早期经历在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问题与家庭环境或早期的经历有关。这些早期的影响在新的环境中,遇到新的问题时,往往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对早期经历和家庭的分析有助于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家庭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教养方式。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以及大学生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除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外,其它的早期经历如分离、不良的经历等,都会对个体的人格特点和人际关系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到成人仍然存在,并且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精神分析理论甚至断言,所有的心理障碍都与早期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一理论尽管过于武断,但却强调了早期经历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在大学生中发现的几乎所有的心理障碍中,都有一部分人的问题与早期经历有关。不仅仅是强制性神经症,其它如适应障碍,人际关系问题,社交恐惧,甚至学习问题等,都与早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已逐渐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高校工作人员的重视,很多院校相继建立服务于大学生的健康的心理机构或有专门人员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因此,在目前对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非常必要。大学生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一个迅速变化的进程中,处于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迅速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各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他们虽然生理上逐渐成熟,但由于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对自己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而且又受到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思潮的冲击,因此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的冲突。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不仅影响其学业,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走上社会以后的适应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登峰,张伯源。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张景莹。大学管理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相关链接:
心理卫生
切莫忽视心理卫生
学习的心理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