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的系统性与整体性
人的素质是由诸种系统(两大亚系统、生性系统与习染系统、智能系统与性格系统等)所构建起来的整体。
这就是说,人的素质系由道德素质(性格系统)、认识素质(知能素质)和体性素质(解剖特点、生理特点及原始趋向等)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独一无二的统一体。
在素质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素质结构观:素质的整体观与因素观。迄今,这两派不同的观点尚处于尖锐的辩论之中。
如何认识心理是脑的机能问题,存在着机能系统观(整体现)与狭隘定位论(因素观)的争论。前者认为,人脑的机能是三种机能系统共同活动的结果,而并非一个个心理定位点的机械的总和。当代医学的许多临床资料证明脑的整体观--机能系统学说的优越性。
例如,上海华山医院曾对7岁的小许姑娘切除大脑右半球,如今她40多岁,由于左半球代替了她右脑的某些功能,她既能感受乐曲旋律、节奏,又能绘画与书写,生活得很好。这样的事例不仅在上海,而且在昆明、北京均出现过。
素质的整体观认为,人的素质并非各种素质特点的简单的相加,而是由系统所构建起来的整体,即由人的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及体性素质所构成的统一体,它显示出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和谐发展,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的统一。
然而,当代的应试教育则无视素质的整体性,片面强调智育而导致学生整体素质的畸形发展,摧残了儿童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例如,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夜晚补习班"与"星期天学校",不让学生有身体素质与道德素质发展的余地,一味加重知识训练,既不利于其智能发展,更破坏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其对人才的摧残,不亚于科举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