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概论
Jiao Yu Xin Li Xue Gai Lun
 

 


学习动机的分类

 

    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根据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对学习动机进行分

类,因为这种分类则更有利于研究、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奥苏贝尔(1977)曾从影响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角度将学习动机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在要求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这是一种内在动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在通过胜任某些活动获得尊敬的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其目标是得到某种地位,如学生努力学习以取得好名次。附属内驱力也可以称为交往内驱力,是在希望他人关心、认可、友谊与支持的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其目标是获得他人的赞许或认可,如学生努力学习是为了得到教师、父母或同伴的称赞。这后两种内驱力均属于外在动机。

    苏联心理学家曾把学习动机分两类:(1)直接的或称局部的、狭义的学习动机,这类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容及完成的过程密切联系,如求知需要、认识兴趣等。(2)间接的、广泛的与社会要求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如为了将来的工作而学习。这种分类与内在动机、外在动机的区分也是一致的。

  周国韬等人(1993)通过对我国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将其分为四类:(1)学习兴趣:对所学内容和从事某种活动感到有乐趣,如学生感到动脑思考学习中的问题有一种说不出的乐趣。(2)学习能力感: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知,如学生感到自己在作业上不吃力。(3)外部目的:学习是为了获得他人尊敬、称赞等学习以外的目标,如努力学习是为了让同学看得起自己。(4)知识价值观:对所学知识价值的认知,如觉得学习能使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虽然这种分类是根据我国学生的实际来加以区分的,但前两类可以划分为内在动机,后两类可划分为外在动机。

    对学习动机进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学习动机,进而明确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的途径,但是,任何一种对学习动机的分类都有其长处,也有其不足,这些分类只是相对的。


相关链接: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心理成分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 返回学习资源库|
《教育心理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