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有机体的各种行为和活动都是动机所引起的。
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内驱力和诱因是动机存在的必要条件。
内驱力是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内驱力引起反应,反应导致需要的满足。内驱力可以分成生理的和社会的两种。生理内驱力激活生理行为,如饥渴、休息、睡眠、性等;社会内驱力激活的是社会方面的行为,如认可、归属、爱情等等。在人类的学习中,什么样的内驱力会成为决定因素,这要依据怎样学习、学习的种类、学习的时期的不同而各异。例如婴幼儿时期的学习,生理上的内驱力是有效的内驱力,到了以后各发展阶段,成就、认可、归属、求知、探索等社会性内驱力将占据重要的地位。
诱因是指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物体、情境或活动,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行为目标。使有机体趋向、接近的行为目标是积极(正)诱因,如饥饿时的食物;使有机体回避、远离的行为目标是消极(负)诱因,如给人带来痛苦的电击。有机体通过对诱因(目标)的趋向和回避而使内驱力得以满足。
有机体的行为被内驱力所激起,并指向一定的诱因就是动机状态。使有机体产生动机的过程叫做激励。一般来说,在人们的行动中,内驱力与目标紧密相连,若没有内驱力,就无所谓目标诱因,反之,没有目标诱因,某些内驱力也不复存在。可以先有内驱力,而后选择行动目标,也可以先有诱因诱发的需要,而后唤起内驱力。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常常取决于内驱力和诱因的相互作用。
动机主要有三种作用或功能。
1.引起行为的激发功能:动机使有机体进入活动状态、提高唤醍水平,集中注意力。例如,一个人渴了,便会去找水喝。
2.定向功能:动机使有机体的行为引向某一特定目标,有选择地进行某些活动。例如,在一个特定的时间,一个人是选择吃饭、读书还是跟朋友去看电影,常常是受动机的指引。
3.强化功能:动机可以使所选择的活动保持适当的行为强度,直至完成,而当目标达到时,动机又可以加强这种活动或行为产生的概率。
根据动机的功能,也可以把动机定义为激发、定向和维持有机体行为的心理过程。
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同样受着动机所支配,这种动机就是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一个学生是否想要学习,为什么而学习,喜欢学习什么,以及学习的努力程度、积极性、主动性等等,都能够通过学习动机加以说明。
学习动机是由多种心理成份构成的,其中,学习自觉性和认识兴趣是两种重要的心理成份。学习自觉性是指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的目的或学习的社会意义,并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学习自觉性是逐渐形成的,它与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家庭和学校所进行的学习目的教育、个人学习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密切相关。认识兴趣又称求知欲,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探求真理并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的认识倾向。认识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习自觉性和认识兴趣都可以看作是内驱力,是后天习得的学习内驱力。
当然,学习动机也离不开诱因和目标。如知识、分数、考大学、父母表扬、竞赛等等。
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也起着激发、定向、维持和强化等功能。例如,考大学这一目标,可以激起学生适当的学习行为,并使学生的学习指向这一目标,坚持不懈地学习,直至目标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