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不仅对学习行为起着激发、定向、维持的功能,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
一般而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统一的,表现在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提高成绩,而且,学习动机不同,学习效果就不一样。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存在差异的。优等生的学习动机不但内容较广,而且水平亦较高,他们既有近期的具体目标,又有远期目标,两种目标有机结合,使得学习成绩较好;优良的成绩又强化了原有的学习动机,成为进一步搞好学习的动力,使学生更加积极进取。差等生的学习内容较窄,水平亦较低,往往只有近期目标,或者只有空泛的远大目标,两种目标的脱节,造成学习成绩不良;失败的学习成绩,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原有学习动机削弱或消退,出现厌学或自暴自弃等现象。
学习动机强度过低很难产生高的学习效率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是不是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也就越高呢?回答是否定的。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耶尔克斯与道德逊(1908)、伯奇(1945)等人的研究均已表明:对于难度适中的学习课题,中等强度的动机为动机的最佳水平,学习效率最高。在动机强度低于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的增加,学习效率不断提高;而动机强度超过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的增加,学习效率不断下降。可见,高度强烈的学习动机与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一样会降低学习效率。这是因为,在过分强烈的动机状态下,焦虑水平也过高。在焦虑状态下,个人的注意力和知觉范围变得过分狭窄,思维效率降低,因此,正常的学习活动受到限制,学习效率下降。
动机的最佳水平与学习课题的难易程度有关。难易适中的课题,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比较容易或简单的课题,其最佳水平为较高的动机强度。比较复杂或困难的课题,其最佳水平为较低的动机强度。这是因为,同样是较强烈的动机,如果课题容易,则焦虑水平较低,如果课题较难,则焦虑水平也随之增高,学习效率反而下降。
董奇等人(1992)关于动机强度与阅读理解的研究中也发现,在唤起中等强度动机的情境中,学生认真、专心且从容,阅读理解的成绩也最好,而过于放松和高度紧张时,阅读理解的成绩都不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