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概论
Jiao Yu Xin Li Xue Gai Lun
第九章
学习的动机及其激发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第二节
影响学习动机的
有关因素及其研究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第九章)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四、消除无力感与增强效能感

   (一)消除学生的无力感

    面对那些因在学习上多次失败而变得自暴自弃,产生无力感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去减轻或消除他们的无力感症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使学生获得成功经验,打破失败不可避免的神话

    无力感的产生通常是在屡遭失败之后,感到无法控制结果,并对以后的成功不抱期望。如果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便打破了失败的连续。使学生感到失败并非不可避免,成功也是可能的,这样,无力感便会减轻或消除。许多研究(Teasdale1978;路海东,1993)证实了成功经验在减轻或消除无力感上的显著效果。

    2.改变学生的消极归因

    按照艾布拉姆森(1978)等人的无力感的归因理论,失败后的归因不同,无力感的特征便不同。

    德韦克等人(1973)研究表明,无力感的学生比不是无力感的学生对他们的成功和失败较少归因于努力。在失败之后,无力感的学生要么将失败归结为能力低,要么归结为外在因素。

    因此,改变无力感学生的消极归因,对他们进行归因训练,可以减轻或消除无力感。德韦克(1975)在归因训练中,训练无力感儿童将失败归因于不充分的努力,增加了儿童在可能失败的任务上的坚持性。一些研究(Craske1988;路海东,1993)表明,对在教学问题上失败的无力感儿童进行归因训练,使无力感儿童的努力归因增加,缺乏能务的归因减少,并在随后的数学测验任务上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3.转移学生对失败的注意力

    一些研究(Lavelle1979Miknlincer1988)表明,无力感学生失败后产生焦虑和消极的自我关注,寻找失败的借口,从而分散了对学习任务的注意力,使学习受到破坏。因此,当学生在学习上失败后,教师通过口头指导,减轻学生对失败的紧张焦虑,把学生的思维从对失败的消极关注上转移到有关的学习任务上,对减轻或消除无力感是很必要的。

   (二)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

    根据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的有关研究,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采取以下多种方法:

    1.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

    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学生直接的失败经验(如课堂上问答不上,作业打×,考试不及格等),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多地体验到成功(如正确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作业做得好,考试成绩理想等)。

    2.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

    首先,教师自已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示范,不但讲清所学知识,而且要具体示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习题、解决具体问题;其次,为学生提供多个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同伴榜样,例如,请好、中、差不同水平的学生上黑板前成功地演算习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榜样,获得效能信息。

    3.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

    为学生的各种学习都制订一个具体的成绩目标,平时课堂练习或做作业,为学生规定一个作业目标(如十分钟完成六道题),并指导学生学会自己设定适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实现目标时获得效能信息。

    4.给学生以积极的归因反馈,并指导学生学会适当的自我归因

    将成功与努力和能力相联系,将失败与缺乏努力而不是无能所相联系将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

    5.给学生以适当奖励

    当学生取得进步时,对学行进行奖励,奖励便成为学生进步的标志,学生从中获得自己进步的信息,会增强自我效能。

    6.给学生以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监控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否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获得相应的学习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并逐步使学生学会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掌握自我调节学习的有关技能。

    路海东等(1998)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在吉化公司某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系统的教学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班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实验班学生的语文和数学成绩亦得到显著提高。

 


《教育心理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