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现代小说部分学习指导 |
10、简析《阿Q正传》的主题思想。
其主题思想主要是由主人公阿Q的形象意义所体现出来的,概述而言:
①鞭挞阿Q的精神胜利法等落后、麻木的精神状态和国民劣根性;
②批判辛亥革命与封建势力妥协,被封建势力篡夺革命果实的不彻底性;
③提出了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和国民觉悟的重要性。
11、《阿Q正传》的现实主义特色。
主要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
一、典型环境。小说中的未庄是辛亥革命前中国农村社会的缩影。
二、典型性格。阿Q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塑造方法。
12、简析《阿Q正传》悲喜剧相结合的艺术特点。
表现手法上,形喜实悲,悲喜剧的艺术手法相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阿Q悲剧命运和他喜剧性格相结合;阿Q的悲剧命运和统治者的喜剧行为相结合;辛亥革命的悲剧和阿Q革命的喜剧相结合;辛亥革命的悲剧和反动投机者的喜剧行为相结合;辛亥革命自身悲剧的结局和喜剧行为相对比等。作品这种形喜实悲的悲喜剧色彩,正是作品产生巨大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13、简析《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
《阿Q正传》具有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成功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阿Q形象。其次,结构上,横向描写和纵向发展两种方法相结合。前六章,侧重用的是横向描写,后三章,侧重用的是纵向描写。第三,表现手法上,形喜实悲,悲喜剧的艺术手法相结合。第四,善于运用讽刺的手法,以讽抒情。第五,语言诙谐生动、准确传神,显示出了鲁迅高超的语言艺术。最主要的是白描手法,主要特点是真实描写,有真意,少粉饰,勿卖弄,用简洁笔墨勾勒形象。
《伤逝》作者:鲁迅
1、《伤逝》的主题。
通过对主人公子君和涓生冲破阻力获得自主婚姻,婚后社会迫害的继续存在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到最后这自主婚姻的破灭的整个过程的深刻细致描绘,探讨了妇女解放和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问题。
2、《伤逝》中悲剧产生的原因。
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原因:
客观上,中国的封建势力过于强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力量过于贫弱。封建性旧社会的压迫是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五四时期虽然出现了新思想新文化,但是封建思想意识并不是即刻就被一扫而尽的,它仍然在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思想、政治、经济、社会习惯等多方面结成“神圣同盟”,对叛逆者施行其惩罚。在广大的社会群众实现广泛的思想启蒙和广泛的社会解放之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想要离开社会解放而独立地实现他们的理想是不可能的。《伤逝》以子君的悲剧控诉了封建旧社会,表现了彻底的反封建精神。这是作品一方面的思想意义。
主观上,缺乏更开阔的眼界,不能开拓新的生活方式和人生道路。在封建性的黑暗社会里,恋爱和婚姻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不可能仅靠着个性解放得到解决。它只能是整个社会解放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作品另一方面的思想意义,也是作品深刻而富有时代意义的思想特色
3、分析子君形象。
子君是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女性的形象。她受过“五四”新思潮洗礼,接受了个性解放思想,勇敢地反叛封建家庭和传统礼教,表现出了五四新知识女性反抗封建传统、追求新生活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战斗精神。而她只是在婚姻自主的肤浅意义上理解。她又“还未脱尽旧思想的束缚”,所追求的“爱”从骨子里仍然是中国传统女性所渴求的那种“归属”感,没有妇女要经济独立的思想,其反抗具有局限性。
子君形象的意义:鲁迅正是通过子君的悲剧,控诉了封建势力对妇女的压迫的惨重,并深刻揭示了个性解放不是妇女解放的道路。这是子君形象的意义。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