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学习指导 >> 小说部分 [回首页]  
 
  中国现代小说部分学习指导

   《阿Q正传》作者:鲁迅

  1、鲁迅小说的创作思想。
  启蒙主义,为人生,改造国民性,“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病苦”,既指极端贫困的物质“病苦”,更指极端麻木愚昧的精神“病苦”。

  2、分析阿Q形象。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流浪雇农典型,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阿Q的性格是复杂的:首先,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来看,是一个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流浪雇农形象, “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染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其次,从思想上来看,深受封建观念的侵蚀和毒害,具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等特点,有着不少符合圣经贤传的思想意识:如“不肖有三,无后为大”、“严于男女之大防”、“女人是祸水”等,也很有排斥异端的正气和守旧的心态。第三,具有落后的革命观。第四,“精神胜利法”是阿Q形象及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突出特征。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著名的、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艺术典型。

  3、阿Q的精神胜利法及其表现、形成原因。
  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社会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却不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种种方法,自欺欺人,求得“精神上的胜利”。阿Q便是这种病态心理的典型代表,所以“精神胜利法”也叫“阿Q主义”“阿Q性”“阿Q相”。
    具体表现在:妄自尊大、欺软怕硬、麻木健忘、自欺欺人、自我解嘲、自甘屈辱、自轻自贱等特征。
    形成的原因:一是长期受传统的封建文化思想(主要是封建等级观念)的统治和浸染,缺乏起码的平等意识和独立的人格,这是形成阿Q精神胜利法的基本思想根源;二是个人地位悲惨,又无法超越,为了生存,不得不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麻痹、自我欺骗。

  4、如何评价阿Q的革命?
  两方面分析评价:一、肯定阿Q要革命。是被封建社会逼迫而去神往革命的。二、也夹杂着农民的狭隘报复,说明他还不觉悟。
  阿Q的革命复杂性,基本上体现了农民革命的复杂性,提出了启发农民觉悟、教育引导农民的重要性问题。

  5、阿Q“大团圆”结局揭示了什么?
  有主、客观原因。
  主观上阿Q实在糊涂,把抢匪等同于革命党,揭示了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的重要性问题。
  客观上,阿Q是被由自由封建势力变成的革命政府判决枪毙的,这就揭示了辛亥革命与封建势力妥协、封建势力篡夺革命胜利果实的历史教训。

  6、阿Q的典型意义。
  ① 阿Q是一个“现代我们国人的灵魂”,是中国人的一面镜子。具有针砭、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意义。
  ②阿Q的形象提出了国民革命中启发农民和国民觉悟的重要性问题。
  ③揭示了辛亥革命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的历史教训。

  7、鲁迅对阿Q抱怎样的态度?
  鲁迅对阿Q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8、简析赵太爷。
  赵太爷是封建地主,中国封建宗法制下农村的土皇帝。他的性格是专横、贪婪、狡猾、狠毒。

  9、简析《阿Q正传》对辛亥革命的描写。
  小说对辛亥革命是作为阿Q活动的背景进行侧面勾勒的,但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①与封建势力妥协,革命果实被封建势力篡夺。
  ②辛亥革命没有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

 
 
[返回]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