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
1、《荷塘月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心情。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
背景其时,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已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国共合作在北伐大革命大好局面被葬送,黑暗代替了光明。
心情作者是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并受到社会主义影响的进步知识分子,目睹这种混乱黑暗局面,中国的前途渺茫难测,个人的理想前途渺茫,心情十分苦闷。他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投身革命,就退守精神家园以求解脱。而《荷塘月色》反映的恰是他为了摆脱现实烦恼,追求刹那安宁的心境。
2、分析某些写景段落(如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描写层次和艺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荷塘月色》的写景层次是先写月下荷塘,继写荷塘月色,后写荷塘四周。从里到外,由远及近,有静有动,疏密相间,把月光和荷塘融结一起。想象丰富,描写生动,高明地把比喻、比拟、对比、烘托以及通感等手法结合起来。
第四自然段写月下荷塘。描写层次是先写叶,再写花,后写清香;先写静态,但静中有动,后写动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通感,还采用许多叠字,增强了语言的音乐美。
第五自然段写荷塘月色。描写层次是先写月光,再月影,最后光影合写。(修辞手法)写月光,以巧妙的比喻赋予月光以质感。写月影,把塘中月色和岸边树连接在一起。又运用对比表现手法写灌木黑影和杨柳倩影。最后是光影合写,荷塘中既有月光,又有月影。再次运用通感手法,把视觉印象转为听觉印象,把光影虽班驳错杂却和谐美妙的韵味表现的生动具体。
第六自然段从里到外,写荷塘四周。描写层次是先树、次山、再灯光,最后从视觉转为听觉,写蝉声哇鸣;大体上是由近及远,又由远回到荷塘。重点是写荷塘四面的树,又侧重写杨柳。(修辞手法)用烘托手法虚写月色,最后写蝉声哇鸣,又把塘中与四周连接在一起,并以热闹的声音烘托周围的静。“但热闹的是他们,我什么也没有”,透露出一种孤寂的苦闷。
3、《荷塘月色》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
本文以出门至荷塘小径,“背着手踱步”享受无边的荷香月色复又归家为行文线索,从空间顺序中表露内在的思绪。
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全篇的文眼,是深夜到荷塘的原因。
二、三段先略写荷塘小径四周,着重写摆脱现实烦恼、追求刹那宁静的心境。
四、五、六段写景,景由情定,“刹那安宁”的情绪,使笔下的荷塘景色是一派幽静安宁的景象,一种似诗如画的境界;景中寓情,反映的是摆脱了现实烦恼引起的“不宁静心情”而获得刹那安宁的心境。但是,“不宁静”心情又复而出现。
第七段起,由蛙声的联想引发历史的联想。
结构特点宁静而又不宁静,从空间顺序中表现内在的思绪,情景交融,正是本文行文线索和段落安排的特点,并使文章结构缜密细致。
《背影》作者:朱自清
1、背景及主题: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是对1917年的一次父子分别情景的回忆。朱自清出身于小官僚家庭,祖父曾做过承审官,父亲做过盐务官。1912年,祖父病逝,靠父亲在徐州任烟酒专卖局局长,全家生活不坏。但到了1917年冬,祖母去世,父亲失业,不幸接踵而来。1916年,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冬,他从北京到徐州,跟父亲一道回家奔丧。丧事办完以后,父亲去南京谋事,朱自清返北京上学。父子同行一段路以后,在浦口车站分手,心情凄凉,境遇惨淡。反映了当时小资产者的生活困苦和社会黑暗表现了在动荡不安之中亲人间纯朴动人的感情。
2、作品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父子之情是比较难于表现的。因为父对子的体贴一般比较含蓄,常常在不言之中,这些温情,即使身为儿子也常常体会不深。作者写祖母的丧事、父亲的亏空、家庭的惨淡,如同流水一样,平平淡淡铺叙下来,不加任何修饰,实际上这是写了父亲生活担子的沉重,内心的郁闷。但父亲所说的话,却又分外达观:“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语中包含有父亲对爱子的宽慰。他甘愿承受家庭中的全部重负,但愿儿子能够轻松愉快地享受其天真生活。同时,父亲的话也含蓄地道出了家境之坏。
作品写父亲对儿子的慈爱温情,主要是通过写父亲一系列的行动来体现的。这很合于人情常理。比如,开始说定父亲不去送行了,也做了一番细心周密的安排;但经过再三考虑,父亲又亲自来了,这足以说明父亲内心对儿子的留连难舍。照看行李,和脚夫讲价钱,送儿子上车,选好座位,又嘱咐再三,托茶房照应等等,这许—多琐屑小事的叙述,实际上说明了父亲对儿子关怀的无微不至。
买橘子是作品中的一个特写镜头,是全篇中的精彩之笔,儿手已经上了车,送行应该算完结了;但当父亲发现对面站台上有人买橘子时,他便毫不犹豫地去买。临走,他对儿子叮嘱再三,宛如保护两三岁的娃娃。当父亲走去时,儿子看到的正是父亲胖胖的背影。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穿过铁道”,“爬上那边月台”,“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作者用白描手法,写了一连串的动作。父亲的背影打动了儿子的心,终于感动得他落下泪来。这段买橘子的描写,把父亲的认真仔细,一腔温情以及儿子的心理变化和盘托出,真称得上是生花妙笔。
作品的情调总体是感伤的,是作者在“泪如泉涌”的冲动下写成的;但是写父亲的爱和自己的悔,这种感情是真挚的,很容易感染读者。它反映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家中光景一日不如一日”的小资产者困苦的生活境遇。作为父亲,挣扎几十年,“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而结果落个晚景凄凉,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写出了小资产者的困苦和社会的灰暗。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到在动荡不安之中亲人间纯朴动人的感情。
3、艺术特点:
①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作品多以家庭生活为素材,表现父子之情、夫妇之情、儿女之情等。
②缜密精巧的构思。其散文大多篇幅不长,构思更见匠心,《背影》里的四次背影四次眼泪。
③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如《背影》的质朴。
[返回]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