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现代戏剧部分学习指导 |
《升官图》作者:陈白尘
1、《升官图》的创作背景。
《升官图》创作于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置旧政治协商会议的协议于不顾,加紧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以凶残无耻的卑劣手段镇压民主运动,引起广大群众的愤怒。进步的戏剧工作者不得不采用迂回曲折的方式进行斗争,创作了多种政治讽刺剧,在国统区一度形成了创作和演出讽刺剧的热潮。《升官图》就是在这种斗争形势下涌现的优秀政治讽刺剧。
2、简析《升官图》的主题思想。
《升官图》是描绘蒋介石统治集团的“百丑图”,曾被观众誉为暴露国民党统治区的“新官场现形记”,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剧本艺术地指出,并非个别官员贪赃枉法,而是整个统治机构的糜烂。这是对当时整个社会制度及官僚机构的大胆抨击。
3、简述《升官图》的讽刺喜剧手法。
《升官图》为政治讽刺剧,全剧充满了笑的批判力量。喜剧手法主要表现为:
首先,它的独特构思。通过一个荒诞不经的梦境,对现实进行辛辣的讽刺。换言之,即梦幻的荒诞性与生活的真实性的高度统一,构成了本剧喜剧艺术的最大特点。
第二,漫画式的夸张,是本剧喜剧艺术的又一主要特点,但这种夸张,常常和鲜明的对比、重复,以及人物的自相矛盾、相互揭发手段结合使用,收到强烈的讽刺效果。
此外,剧本对人物的外形刻画,和细节动作描绘,也都采用了夸张的手法。
《白毛女》 作者: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 贺敬之、丁毅执笔
1、新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创作背景《白毛女》是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指引下诞生的大型新歌剧。是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根据1940年流传在晋察冀边区一带“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加工改编而成的。
主题剧本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愤怒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热烈歌颂了共产党和新社会,形象地说明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指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
2、喜儿形象简析。
喜儿是《白毛女》的主人公。美丽天真,勤劳纯洁,跟父艰难度日,父惨死后,受到黄世仁家残酷虐待,激起仇恨、反抗怒火,逃进深山,以惊人毅力苦熬岁月,等待报仇一天。虽已满头白发,终于迎来“太阳底下把冤伸”的一天。
她的悲惨命运,是旧中国广大农民,特别是妇女的苦难典型,她的顽强反抗精神,凝聚了我国农民在恶势力下不屈不挠的反抗意志和复仇愿望。
3、杨白劳形象简析。
杨白劳是喜儿的父亲,是与喜儿相对照的形象。他勤劳善良,对生活要求很低,年关躲债七天,但忍耐使他遭受地主更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虽看清地主等的反动本质,却看不到出路,没能反抗,卖女后,痛苦自杀。
他的形象告诉人们:劳动人民不奋起反抗旧制度,非但不能改变苦难的命运,反而会被旧社会所吞吃。
4、《白毛女》在歌剧艺术形式上的独特创造。
艺术成就:《白毛女》最大的成就就是在学习秧歌剧的基础上,成功继承我国古典戏曲,借鉴西洋歌剧,创造出了较为完美的具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新歌剧形式,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成功地融合为一体,传奇性和真实性和谐统一,是诗、歌、舞三者融合的民族新歌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音乐方面,以北方民歌和传统戏曲音乐为素材,借鉴了民歌、小调、地方戏曲中的表现手法并加以发挥创造,同时吸取了西洋歌剧擅长抒情的特点,设计了一些优美的、抒情唱段,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富有民族特色、但又经过了西洋音乐的改造的乐曲形式。
其次,在歌剧的表演上,学习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手段,适当注意舞蹈身段和念白韵律,同时,又学习了话剧台词的念法,既优美又自然,接近生活。
再次,歌剧情节结构,吸取民族传统戏曲的分场方法,场景变换多样灵活,同时设置了曲折生动的情节扣子,剧情一波三折、曲折动人,具有很强的故事性。
第四,歌剧的语言继承了中国戏曲的唱白兼用的优良传统。不受西洋歌剧只唱不说的束缚,而是借鉴了传统戏曲唱、念、白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运用了话剧的对话形式,对白平实生动并杂糅了不少的民间俚语和歇后语,从而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歌剧表现形式。 [返回]
上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