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体良从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需要出发 ,把培养或造就一代心地善良、精于演说的雄辩家作为他的教育目的。雄辩家在当时罗马人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诸如开展公共生活的讨论、为著名人物作颂词、战争前的动员鼓励、法庭前的慷慨辩解等都是雄辩家出面登场施展才华 , 颇受人们的尊重和向往。
昆体良在论述培养雄辩家的教育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首先 , 他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雄辩家 ,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
第一 , 应具备很好的道德品质。昆体良要求每个雄辩家 , 不仅具有非凡的演说天才 , 而且具有高尚、优秀的品德 , 是一个善良的人。
第二 , 应有丰富的阅历、渊博的知识。昆体良认为 , 只有以完备的学识奠定基础 , 才能使演说具有权威性、针对性和正确性 ,
也就具有最大的说服力。
第三 , 演讲风格要朴实自然、言简意赅、精彩动人 , 反对一切滥用词汇的浮华之风。
其次 , 昆体良认为 , 培养雄辩家不只是高等学府 ( 修辞学院 ) 的任务 ,
而且是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的共同任务。因此 , 必须从摇篮时开始 , 搞好儿童的早期教育。 |
且昆体良认为 , 未来雄辩家的培养和教育是伴随着婴儿的出生而开始的。他公开宣布
:“我的计划是引导我的读者从咿呀学语开始的。经过初露头角的雄辩家所必须的各个阶段的教育,一直到雄辩术的顶峰。昆体良还从儿童心理和生理方面来强调幼儿教育的必要性。他强调说
,还有深一层的理由,愈是年纪小 , 头脑就容易接受小事情 , 正如只有在身体柔软的时期 , 四肢才能任意弯曲。
三、 论游戏和记忆力
昆体良十分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他认为儿童是好游戏的。儿童天性活泼,小孩子没精打采的,是不能有热情学习的。游戏活动的组织安排上,昆体良主张寓发展智力和培养德行于游戏之中。在他看来,游戏和娱乐有助于发展敏锐的智力。在游戏中
, 学生的道德品质也都按照本来面目表现出来。因此 ,
教师要记住,没有哪个孩子会幼稚到不能立刻学会分辨是非。昆体良要求教师利用游戏这一儿童喜爱的活动方式,把它变成既是一种娱乐 , 也是一种学习,
又是一种教育的活动形式。关于论记忆力和创造性方面,昆体良明确指出:“儿童能力的主要标志是记忆力,记忆力包括两个方面,敏于接受知识和记得牢固。”因此,他十分重视幼儿记忆力的培养。因为对于每个要成为雄辩家的儿童来说
,记忆力是头等重要的 ,它可以通过练习得到加强和发展。记忆力是教师可以帮助促进其发展的惟一智能。
昆体良还认为,一个具有出众才能的儿童,如果“没有根基深厚而牢固的内在力量,它们不过像撒在土地表面而未熟即萌芽的种子,又像似稻而实非稻的杂草,收获季节未到就早已枯黄结了空实。”所以
, 儿童应该从小就要逐步养成渴求知识的意愿。为了造就一个未来的雄辩家 , 昆体良寄希望于他们在儿童时代要经常表现出勇敢、 创造力 , 以创造为乐
, 虽然他们缺乏正确性和精确性。“过头的精力旺盛是不难纠正的 , 麻木不仁则是不治之症。”在昆体良看来 ,
幼儿教师的主要职责就在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对待幼儿要如同对待小鸟一样 , 当他们的力量证明已经足够的时候 , 就让他们自由地飞向天空。
四、论榜样及体罚
昆体良针对当时罗马社会风气不良而造成的不少现象 ,尤其由于一些富有之家和无知父母本身的道德败坏状况 ,
使得那些年幼的孩子在还不知道这些事是邪恶时就学会了 , 于是 , 他们会变得放纵、娇气以至说下流话。昆体良认为 ,他们这样满嘴污秽是不足为奇的
, 这是我们自己教的 , 他们是在听我们说话时学会的。一旦这些孩子带进了学校 , 便把这种道德败坏带进学校。因此 ,
昆体良坚持父母本身应成为孩子们的有效榜样。只做一切应当做的事。通过这面镜子 ,
可以培养孩子对恶言恶语的厌恶。他再三希望父母应该将心思用于培养一切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习惯上。
昆体良竭力反对儿童教育中的体罚现象 , 提出对幼儿的体罚更要禁止。他大声疾呼:“
对于如此纤弱、如此无力抗拒虐待的幼儿任何人都不允许滥用权威。”他认为
,体罚造成众多不幸儿童的身体和心灵的创伤,对儿童施行体罚有百害而无一利。昆体良还专门给体罚列举了五大罪状 :
第一 , 体罚事实上无疑是一种凌辱 , 是一种残忍的行为。
第二 , 盛行体罚 , 而孩子一旦对鞭打习以为常 , 教育就难以起到作用。
第三 , 如果儿童在幼年时期遭受体罚 , 长大以后往往更难以驾驭。I
第四 , 体罚只能造就奴隶的性格 , 而不能培养雄辩之才。
第五 , 体罚的结果必然使儿童心情沮丧压抑 , 经常感到抑郁 , 产生恐怖心理。
五、论儿童的看护者和教师
昆体良认为 , 必须慎重选择儿童的看护者和教师。儿童的看护者 ( 包括奶妈、保姆 ) 和教师必须身体健康、说话清楚正确 ,
因为幼儿首先听到的是她们的声音 , 模仿的是她们的语言。这些人整天和幼儿接近 , 她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
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的言谈举止。
为了更好地教育幼儿 , 昆体良对幼儿教师提出了一系列严格而具体的要求 :
第一 , 教师要热爱儿童。昆体良指出 ,只有热爱儿童才能教育儿童。教师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儿童 , 应当严峻而不冷酷 ,
和蔼而不放纵。教师只有以自己理智的爱赢得儿童的尊敬 , 儿童才会视教师如父母。
第二 , 教师要善于观察儿童和了解儿童。昆体良认为 ,一个高明的教师 , 当她接受托付给她的儿童时 ,
应当首先弄清他的能力和资质。同时 , 要善于精细的观察学生能力的差异 , 因为每个人的才能的确有着不可思议的差异。
第三 , 教师要正确运用批评和表扬。昆体良把这看作是教育艺术之所在 , 认为对于年幼儿童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尽量和蔼 ,
不论对错误的纠正多么严格 , 也要以温和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此外 , 教师对于孩子的错误要及早发现,及早纠正 ,因为错误在年幼时得不到纠正 ,
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会成为难改的积习。
关于表扬或褒奖问题 , 昆体良要求教师做到既不吝惜 , 又不滥用。因为吝惜表扬或褒奖会挫伤年幼儿童的热情与积极性 ,
滥用表扬或褒奖又会滋长儿童的虚荣心或自满情绪。
昆体良继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后详细而深入地探讨了幼儿教学问题。其中有关幼儿个性的培养、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强调榜样教育的作用、注重游戏教育方法等观点
, 不乏给人以启迪。特别在关于反对体罚的论述中 ,
可以看出昆体良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对正面教育的强调。这一切充分说明他不愧是西方教育史上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