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集体安全原则和普遍性国际组织首次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发挥一定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浩劫迫使关注和平的人们反思,也为威尔逊式理想主义的付诸实施提供了可能。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通过集体安全机制来防止战争,实现和平成为这一阶段国际政治的新亮点。虽然国际联盟无法阻止实力政治的运行铁律,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轰轰炮声中最终宣告失败,但在其建立初期,通过签订非战公约、限制军备竞赛等行为,也为减轻军备竞赛程度,延缓战争的爆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国联在决策机制、运行机制等方面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也为联合国的成立和运行提供了借鉴。
(3)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开始在国际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却弱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实力,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提供了契机。苏维埃俄国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次出现在国际政治体系之中,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国际政治也由强权政治、殖民政治、战争政治演进到革命政治阶段。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颁布《和平法令》,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布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相处,主动提出废除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些行为生动地实践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政治和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人民的革命运动,也为充斥着强权政治的国际社会吹来了一缕清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社会主义苏联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成为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力,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3.当代国际政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当代国际政治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有:
(1)国际社会进入冷战时代,呈现出二元对立的局面。这种二元对立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立;20世纪60年代以后至80年代末则体现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全球争霸。大国争霸和两极格局成为冷战时代国际政治中强权政治因素的鲜明体现,霸权主义也成为国际社会中冲突和不稳定的根源。两个超级大国的互相对峙和军备竞赛特别是核竞赛是世界性战争的主要危险,也是世界和平的根本威胁。因此,研究超级大国行为、两极格局以及核竞赛、核威慑问题成为西方学术界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重要议题。
(2)殖民政治宣告终结。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引发的民族解放运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达到高潮,殖民体系迅速瓦解,越来越多的前殖民地国家和地区获得了独立,成为主权国家,使国际社会的行为体扩大到全世界。在第二次世纪大战之前,亚非拉地区只有36个独立国家,战后就有90多个国家获得独立,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亚非拉国家基本实现独立,仅1960年,非洲就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1982年,亚非拉第三世界的独立国增加到126个,帝国主义殖民政治完全结束。
(3)全球性国际社会正处于不断形成之中。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殖民政治的结束,主权国家体系已经在全世界初步形成,为形成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提供了可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核心的国家间关系的基本规则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确认,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平、发展、互不侵犯、尊重国家主权等原则成为维系国际法的基本准则。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国际社团等各类非国家行为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断兴起和深入发展,为国家之间各个层次的交往与互动提供了场所和机会,成为全球性国际社会形成的重要凝合剂。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通讯工具效率的提高,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使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政治交往和社会沟通越来越频繁,世界正在变小。环境保护、军控问题、毒品与走私、消除贫困等全球公共问题的兴起,是国家间的共同利益范围大大扩展,并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