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的任务是进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它的特点就是引导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语文和数学两科是小学教学中的最主要科目,这两科的教学要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小学的语文教学,在使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促进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方面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从小学开始,语言,特别是书面语言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在识字、阅读、作文写作过程中,小学生掌握了书面语言,扩大了知识范围,为他们进一步掌握人类的知识经验提供了工具,也为开阔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提供了物质基础。数学教学在发展小学生的书面语言和智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数学是锻炼智力,尤其是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通过对数学的系统学习,逐步掌握运算规则,要求学生思考、解决各种问题,尤其是解应用题,可使学生逐步学会如何去思考,如何发现事物间的本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要记住重要的公式、定理,还要逐步学会如何识记和熟记,使自己记得更好。也就是说,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发展了学生心理过程的有意性和自觉性,如有意知觉(观察)、有意注意、有意记忆和有意想象,而且也发展了各种能力,如概括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命题(判断)能力和推理证明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各种思维品质,如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也得到发展。除语文、数学两科外,自然知识、地理、历史、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的教学,对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言语和培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都有很大的作用。
总而言之,小学生思维发展的总趋势就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儿童开始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活动都是以集体为单位进行的。他们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发展了集体意识,掌握了各种基本的行为规范,也了解了自己在集体中的权利和义务。
从此,他们开始成为参加社会集体生活的成员。这改变了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也改变了他们与周围人们的关系。学生在入学后与其周围人们形成了新的关系,在这种新关系以及集体生活、集体意识的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他们形成和发展了新的个性品质、道德品质,发展了同学问的友情和关系。
概言之,集体生活对小学生的个性、社会性和品德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而个性、社会性和品德的发展往往会因群体的不同而存在各种差异。同时,决定集体形成水平的因素也很多,它不仅取决于教师的工作,取决于学校教育,还取决于社区、地域、国家等。
【第1页】【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