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二编>>第一章>>第二节
[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


第二节 清代文学的宏观特点

  整个清代文化就已经从不同方面表现出对古代文化集大成的发展趋势,这一点在文学领域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一.清代文学三大宏观特征

  清代文学作为古代文学的最后一个段落,它的发展既与前代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与时代演进密不可分。这使得清代文学在宏观方面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文学观念更趋自觉、成熟和包容性;

  ○各体文学在清代都有所发展;

  ○某些领域,如小说方面,出现了能全面体现古代文学丰富内涵和艺术成就的优秀作品。

  所谓“集大成”现象:清代文学较之以往各代异常繁富,甚至可谓驳杂。一方面是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入清之后依然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元明以来已经呈现弱势的诗、古文,乃至已经衰落下来屈居于陪衬地位的词、骈文,入清之后又重新振兴起来。举凡以往各代曾经盛行过、辉煌过的文学样式,大都在清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各类文体大都拥有众多的作者,写出了大量的作品,数量之多超过以往各代,包括它们盛行的那个时代。

  各类文体曾经有过的类型、作法,出现过的风格,清代作者也大都承袭下来,有人学习效法,也有人独辟蹊径有所创新,相当多的作者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乃至堪称珍品、杰构的传世之作,如吴伟业的歌行诗和王士稹的神韵诗,陈维崧的登临怀古词和纳兰性德的出塞悼亡词,洪异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两部戏曲,汪中的骈文《哀盐船文》,文言小说中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白话章回小说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郭绍虞在其《中国文学批评史·绪论》中论及清代学术之集大成时说:“就拿文学来讲,周秦以子称,楚人以骚称,汉人以赋称,魏晋六朝以骈文称,唐人以诗称,宋人以词称,元人以曲称,明人以小说、戏曲或制艺称,至于清代的文学则于上述各种中间,或于上述各种之外,没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足以称为清代的文学,却也没有一种不成为清代的文学。盖由清代文学而言,也是包罗万象而兼有以前各代的特点的。”清代文学可以说是以往各类文体之总汇,呈现出一种蔚为大观的集大成的景象。

  ◎专题讨论清代文学“集大成”景象也要做具体分析

二、清代文学发展的宏观描述

  清初至清中叶是我国古代文学的总结时期,文学创作领域作家众多,样式齐备,小说、戏曲和其它讲唱文学的成就尤为辉煌。小说是清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在明代小说已取得杰出成就的基础上,清代大批作家自觉创作小说,对封建社会做了更深入的剖析,写出了一些在艺术表现形式与手法上都富有特色的作品。17世纪末叶,产生了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无论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上看,这部作品都是我国文言短篇小说发展的高峰。

  18世纪中叶,又相继产生了两部现实主义的杰作,即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前者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为以后的讽刺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后者把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描写艺术发展到最高峰,成为古典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19世纪初叶,出现了李汝珍的《镜花缘》,这是一部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长篇巨制,艺术上亦有特色。此外,清初至清中叶还有大批的英雄传奇小说、历史演义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等等。可见,小说发展到清代,确实已取得总结性的成就。

  清代的戏曲,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明末清初,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给作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产生了一批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和描写当前政治斗争的剧作。清前期剧坛十分活跃,传奇作品主要有李玉等的《清忠谱》、洪升的《长生殿》 和孔尚任的《桃花扇》等。《清忠谱》首次把市民群众的政治斗争搬上舞台,在戏曲发展史上有开拓之功。 《长生殿》和《桃花扇》作为清代戏曲的双璧,代表了清代传奇的最高成就。杂剧作家较著名的有吴伟业、尤侗等。他们的剧作多为案头之曲,影响不大。

  清中叶之后,古典戏曲转入衰落时期,值得一提的有杨潮观的《吟风阁杂剧》,由32个单折短剧组成。蒋土铨的《藏园九种曲》中也有《冬青树》等较好的作品。

  在传奇、杂剧日益衰微之际,地方戏曲却蓬勃发展起来。在地方剧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京剧,至嘉庆、道光年间以后,代替昆曲而统治了剧坛。清代在戏曲理论方面也有重要建树。李渔的《闲情偶寄》是我国戏曲史上一部比较系统并有一定深度的理论批评著作。 清代的曲艺有弹词、鼓词、子弟书等形式。弹词主要演述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主要作品有《天雨花》、《再生缘》、《珍珠塔》等。鼓词则多演唱金戈铁马的战争故事,代表作有《呼家将》等。

  清初至清中叶诗文出现了众多作家和各种流派。清初80年间在诗歌创作方面比较活跃。顾炎武、屈大均等作家的爱国诗篇,代表了清初诗歌创作的成就。此后,在诗歌理论方面产 生许多学说,如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袁枚的“性灵说”等,对诗歌创作提出了不同的主张。

  清初散文作家主要有侯方域、魏禧、汪琬等人,成就不甚突出。至清中叶,以方苞、刘大槐、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作家,提出了系统的散文论理主张。他们的古文理论和散文创作,在当时及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

  清代词的成就超过了元明两代,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为清初有代表性的三位词人,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