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二编>>第一章>>第三节 |
---|
第三节 清代启蒙思潮对文学的影响 清代文学上承晚明文学,继续向近代化方向发展,为中国文学的转型奠定了基础。近代化的表现是一个过程,首先在一些作品中反映了与传统观念相背的新的思想意识;其次,在文体方面,也有所革新,特别是到了晚清,社会变革的要求与新的传媒,使各体文学革命成为一种时代要求。在这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新观念、新要求构成了这里所说的近代文明的启蒙思潮。 一.清初启蒙思潮对文学的影响 有清一代文学的兴衰变化,与清初开启的启蒙思潮的消长有着或明或隐的联系。清初几位学者的思想,作为一种启蒙思潮,不能不影响到文学创作,或直或曲地渗入文学作品中。他们反对晚明的张扬个性、自适自娱、崇尚率直浅俗的文学倾向,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以及他们对诗学的发展,也就再度提高了诗的地位,或者说是维护了诗的正宗地位,并推动了诗风的转变。 清代诗的繁荣、诗的批评理论的兴旺、诗话的大量涌现,与之不无关系。对文学社会功用的强调,影响到上层文人的文学创作,戏曲作品趋于雅正,悲剧意识超过了娱乐格调。 康熙朝后期出现的两部传奇杰作——《长生殿》和《桃花扇》,题材虽有古今之别,却都表现着深沉的历史反思,而且与清初启蒙思潮息息相通。两部剧作都采取了以男女离合之情写国家兴亡之感的结构模式,对情爱是尊重的,却又和国家兴亡绑在一起,把国家兴亡摆在了个人的情爱之上。《长生殿》是以国家和百姓的不幸讽谕“占了情场,弛了朝纲”的君主,《桃花扇》是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逻辑喝断亡国后还贪恋情场的人。两剧在社会观、情爱观、君主观等方面,以及其间存在的似乎不可思议的矛盾现象,都与清初启蒙思潮相契合。 二、清中叶以后文学内部涌动的启蒙思潮 在清中叶文学领域也呈现出类似晚明的一股思潮,反传统,尊情,求变,思想解放。袁枚是突出的代表人物。袁枚秉性洒脱不拘,行事便有向世俗挑战的精神。他在诗坛上公开批评、嘲讽沈德潜的格调说和翁方纲的肌理说,重建和发挥性灵说,认为诗重性情,强调表现真我、真性情,创作重灵机和真趣。他认为“情所最先,莫如男女”。(《小仓山房文集·答蕺园论诗书》)他写了许多爱情诗、艳情诗。虽然其中有轻佻之病,但总的说,袁枚的思想和诗作表现出个性解放的叛逆精神。 这一时期,小说虽屡遭禁止,新作也少优秀作品,但却如平地一声雷似的,突然出现《儒林外史》、《红楼梦》两部文学巨著。《儒林外史》以真实的图像执行了对科举制度的批判任务,连同小说中一些正面形象如杜少卿等,都可以从启蒙思想家的著作里发现其思想底蕴。《红楼梦》完整地解剖了一个富贵的大家庭,从多个方面显示出其腐朽、脆弱、无望,人人都是不幸的,有奴仆的不幸,也有公子小姐的悲哀,还有爱情的悲剧和没有爱情的婚姻的悲剧;更通过意象化的小说主人公贾宝玉对人生的思索,表现出一种觉醒意识,在他的怪诞的话语中寄寓着人文思想的光彩。这两部巨著都反映着历史的进步要求。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 清代文学在前期和中叶是有变化的。启蒙思潮影响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和侧重。前期文学关注国运民生,有着炽烈的责任感和深沉的历史意识,传统文体和已经雅化的戏曲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影响深远。在清中叶,传统文体虽然也很活跃,流派纷呈,诗说文论竞相争鸣,但成就和影响却远抵不上小说。不过《红楼梦》的出现,并非孤立的现象,与它同时的性灵派诗人袁枚的诗歌创作,也透露出清代文学走向近代文明的新信息。 ○思考题目 1、清代文学有哪些新的特点? 2、为什么说清代的文学观念更趋自觉、成熟和包容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