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录]

[教学目标]

[学习引导]

[知识体系结构图]

[练习、作业与思考题]

[学习资源]


第十章 教学过程      
[返回章节目录]

[10-1 教学过程概述]
教学过程概述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与认识有
    教学过程认识说
    这种观点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内容从不知到知,在教师指导下不断认识探索世界。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技巧,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而发展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 认识说承认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通过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发展说
    发展说认为,教学不单是一个认识过程,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知识技能形成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过程是教师通过传授知识技能进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个性品质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认识能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发展说强调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认识过程,而是一个学生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素质得到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多本质说
    多种本质说认为教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多形式、多序列和多矛盾的复杂过程。”“教学过程具有多层次多类型的本质,是社会、认识、心理、生理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有认识论、心理学、生理学、伦理学和经济学五个方面的本质。”从不同的侧面认识教学过程,把教学过程看作多维度的。不同的视角看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就有不同的理解。然而,从哲学上分析,一个事物能区别于另一事物就在于它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本质,一个事物只有一个本质,因而,多本质说事实上并没有明确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实践说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人类实践活动之一,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实践活动。 “从实践方面看教学过程,学校教学活动是人类实践活动形式之一。就教师而言,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这显然是一种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就学生而言,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树立一定的世界观、促进自身社会化的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有通过必要的实践活动才能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实践说把教学过程看成为实践活动,可以从实践的高度认识教学活动,广义上的人类活动,但严格地说,教学过程并不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生活。
    (二)对教学过程本质的重新认识
    我们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发展过程、交往过程的统一。
    教学是一个认识过程,并不是说学生掌握既定的知识就行了。因为具有知识,并不等于已经有了认识能力,二者不能完全等同。正如钟启泉指出的那样,人所具有的知识,是同该知识以什么顺序,什么方式加以掌握这一因素相关的。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所谓知识,不是单纯地获得知识结果,而是在于活用知识。不经历真正的知识过程而单纯授受的知识,是不能成为生动的知识的。[1]
    教学过程是一个发展过程。但其中的发展应有全面的内容,教学应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不应只注得智力的发展,当然传统教学对智力的发展也是片面和狭隘的,传统教学只注重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的发展,忽视了人的多元智力的发展
    当然教学不仅要重视智力因素而且要重视非智力因素,不仅要重视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要重视其它方面的发展。
    教学过程又是一个交往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交往过程的观点,近年来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承认并有许多人展开了理论论证。
    教学原本就是一个交往过程,我们说教学是一个交往过程,不是说它本来不是一个交往过程,而旨在强调交往活动的丰富性,教学过程应该是一种全面立体的交往过程,而不是一个片面残缺的交往过程。
    新课程中特别强调教学交往,在交往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平等合作,学生与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学习。为此教师要在角色上实现这样几个转变: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建构者,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变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同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关系问题。研究表明,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相匹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而有意识地使二者有些错位则能弥补学习方式的欠缺或不足。